两位大将,一位帅为何没有参加长征,当时他们都在执行什么任务
万里长征之路是每一位开国将领必经之路,可以说,在所有的开国将领中,至少有90%人员参加了长征之路。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蒋介石的大军连续几次向苏区发动反围剿战争,不管是瑞金苏区还是鄂豫皖根据地,或者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都遭到围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情形下,各个红军根据地总部首长决定转移,选择保存实力为主。这才让盘踞在江西,湖南,湖北的红军开始向北方转移,历史上把这次转移,称之长征。
长征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如断肠就义红军师长,贺子珍舍身救伤员,拄着拐杖到陕北的钟赤兵等等。以及同敌人进行了很多经典战役,在这些战斗中也体现出红军骁勇,以及智慧。如湘江之战 ,突破乌江 ,智取遵义,四渡赤水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强渡嘉陵江等著名战斗,都是在长征途中发生的。

长征作为我党伟大的一次远征,是开国将领必须经历的一次远征。但是在开国十大元帅中与十位大将中,就有三位将帅没有经历长征之路。那么,为何这三位将帅没有参加长征呢?当时他们又在都执行什么任务!耽误了。
在十位大将中,大将之首粟裕是没有参加长征的。他没有参加长征,但是执行了一项更伟大的任务。那就是,与红七军团一同北上,支援抗战事业。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蒋介石第五次反围剿,让红军损失很大,为了减轻苏区根据地的压力。上级特意让红七军团,组成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前进。军团长寻淮州、政委乐少华,而参谋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粟裕。因为转移,所以错过了,万里长征之路。但是粟裕却在江浙地区保留了革命火种,他带领大家长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之后粟司令员先后创建了浙南、苏南、苏中、苏浙皖边等根据地,为壮大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一位大将是许光达将军,他当时属于贺老总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一位优秀红军战士。在战场上作战很勇敢,加上他本人又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拥有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加上在战场上的实践,很快让他得到了贺老总的欣赏,加上他在革命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很快就被委以重任,成为贺老总的爱将。
然而,在一次战斗中,身先士卒的许光达意外负伤,伤的比较重,由于条件有限,在根据地休养了几个月,都不见好转的许光达。于是在贺老总的安排到苏联治疗,就这样,许光达错过了万里长征之路,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回国,继续参加革命事业。

而在十位元帅中,也有一位元帅没有参加长征之路,他就是陈老总,陈老总的原因和许光达差不多,都是因为负伤耽误了长征。不过有一点是不同的,陈老总并没有出国休养,而是继续在根据地战斗。说来也不巧,在红军决定放弃根据地转移时,陈老总就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而且伤的刚好是脚。要知道脚受伤了,行动就不便,于是就留了下来。当时还有一位项英,也被上级留了下来,于是,让他们领导没有走的红军战士继续与敌人进行战斗。其实,当时没有走成的都是老弱病残,因为他们行动不便,所以都留了下来。
陈老总与项英带领红军继续在根据地抵抗,但是,很快就被敌人突破了,于是陈老总带领他们进上山打游击,与敌人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战斗,也保留了南方的革命火种。
要知道,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三野战军,也是华东野战军。就是当年陈老总领导的红军发展过来的。所以说,陈老总在第三野战军很有威望,这种威望是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的。
解放时期,各野战军第一纵队都是王牌军,而司令员又是谁担任
在我党发展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个最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是土地改革时期,第二个是抗战时期,第三个是解放时期。然后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对我党的发展都生产了很重要的作用。要说最重要的肯定是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在这一个时期,我党将多年的老对手蒋介石给击败了,随后建立起新中国。诺哈网2023-06-01 01:31:120000建国后,前十任总参谋长都是谁?他们又是什么军衔
总参谋长的职责,主要就是负责作战指挥、战备建设规划,以及军事训练。其实,这个职位,在古时候就相当于军师。一般能够担任军师的将领,那都是十分厉害的人物,就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孙膑,汉朝的张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都曾担任过军师职务。诺哈网2023-05-27 21:47:220000逝世后,下半旗致哀的开国上将,有三位,他们是谁?
下半旗致哀,是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致哀方式。当某个国家的重要人物,或者为当今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逝世,都会以下半旗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下半旗致哀最早出现于1612年,当时,英国船长探索北美通往太平洋航道时,不幸遇难。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以此悼念遇难的船长。至此之后,这种致哀方式逐渐传开,被各国所采用。诺哈网2023-05-26 20:57:310000戴笠遇难后,最有资格接替军统局长位置的有三位,他们都是谁?
戴笠:字雨农,生于1897年5月28日,是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其实,早年的戴笠仕途并不顺利,反而是处处碰壁,很不如意,就连自家的亲兄弟,都嫌弃他,整天不务正业,尽想升官发财的好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大家眼中,看来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戴笠,直到,遇到了蒋介石,那一刻开始,命运发生了变化,就好像是伯乐遇到了千里马。诺哈网2023-05-28 02:48:090000打仗不行,反而受到蒋介石重用的黄埔生,除了胡宗南还有谁?
如果打仗厉害,受到上级的重用,这属于是正常现象。但在民国史上,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打仗不是很厉害,反而受到重用,像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就比如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军事集团,就经常出现千里马常有,而遇不到伯乐,让真正有本事的人,反而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诺哈网2023-05-27 11:18: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