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只身飞往阿富汗!原本配备的三种干扰弹,为何只携带了一种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6月28日,官方报道了空军两架运-20运输机,飞抵阿富汗坎布尔机场,卸下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消息。由于4月运-20飞抵塞尔维亚送去FK-3防空系统的影响还未消退,再加上阿富汗这些年与美国军队的反复纠缠,甚至是其特殊的地缘战略意义,使得国内舆论对于运-20第一次踏上阿富汗土地的行动非常关注。并且很快发现,在阿富汗这个并不算非常和平的国家降落的两架运-20,却都只在机体中部装载了红外干扰弹,与两个多月前飞往塞尔维亚时,搭载三款干扰弹的情况,有非常明显的区别。那么,这种特殊情况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义?

▲抵达阿富汗的运-20,注意露出的红色干扰弹
4月9日,外界发现第一批6架运-20飞往欧洲,最终降落在塞尔维亚。而运-20在机身中部装载的干扰弹也很快引起关注,就事后来看,红、绿、黄三色干扰弹,很明显是运-20在没有战机护航的情况下,为应对不同意外情况所准备的不同措施。此外,除了像干扰弹这类肉眼可见的防御手段外,像电子干扰机等看不见的手段,也已经在运-20上得到应用。最终这些预防措施虽然没有用上,但接近实战的多项准备仍然饱受外界赞誉。如今,运-20飞抵相比于南欧更加不和平的阿富汗,装载的干扰弹却只剩下红外干扰弹一种,不免给人一丝实战准备退步的味道,而事实上,整件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飞往塞尔维亚的运-20,注意三色干扰弹
在4月前往南欧时,运-20单程飞过了至少7500千米的距离,这是只有大型轰炸机、运输机才具备的超远航程。而各国发展的运输机由于辅助定位,一般不会搭载类似空空导弹和机炮的武器,即使是与轰炸机相比,其搭载的各型自卫干扰手段数量也比较少。因此,当运-20在国家需要独自挺身而出,执行远距离跨境运输任务时,就必须依赖自己去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不管这些风险是来自空中、地面,还是其他领域,这是其搭载三款干扰弹的最直接原因。

▲运-20远程飞行面临的问题很多
相比之下,运-20此次飞抵的阿富汗虽然局势更加险恶,中亚多年来也一直是动荡不断,军事冲突此起彼伏的恶劣区域,但其与塞尔维亚最大的区别,其实是距离。在外界传统印象中,阿富汗与我国距离较远,只通过一条狭窄的瓦罕走廊保持90多千米的接壤区域。而实际上,瓦罕走廊本身长度有限,此次运-20降落的喀布尔机场本身又坐落于阿富汗东部区域,距离我国西部地区只有不到560千米的直线距离。这个距离并不代表运-20的实际飞行距离,但对于国内空军装备的陆基大型雷达和空中预警机而言,却是个很有意思的数据。

▲即使是歼-20也无法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监视运-20
再加上一定巡逻余量后,约600千米的距离如果放在战斗机身上,是目前难以逾越的天堑,但体积远远超过普通机载雷达,外部附属设备、操作人员更加充沛的地面对空监视雷达,却能很轻松地越过这道限制。尤其运-20本身就是一架体型远大于普通战斗机,又几乎没有任何隐身元素的战略运输机,就更加容易被国内的雷达监视系统发现,从而在整个飞行途中保持对运-20周围空域空情的掌握。如果真的发生意外,国内空军装备的战斗机等先进装备,也有足够的时间应对。这就意味着,在此次运-20飞向阿富汗的过程中,不怎么需要考虑来自空中的威胁。

▲运-20庞大的体型使得其容易被地面雷达发现
当然,在运-20最后降落到坎布尔机场的过程中,快速降低的高度使得其脱离国内雷达的监视范围,并且这时的飞行姿态也非常敏感,很容易因为外界干扰而出问题。因此,运-20针对性地将其主要防御精力放在这一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机载红外干扰装置。按照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模式,直升机或者处于低空飞行阶段的固定翼飞机,为了有效应对地面野战防空导弹的威胁,一般会搭载电子红外干扰机和红外干扰弹两种装置(大部分野战防空导弹都使用红外导引头)。

▲俄乌战场上俄军卡-52直升机残骸中的红外干扰弹
其中电子红外干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性能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近年数字射频存储器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干扰技术的进步。其可以迅速侦测、接收外界侦查信号,然后以数字形式储存,再经过调制处理成具有高度相参性的干扰信号对外发出。这种电子干扰装置的自卫效果更佳,并且已经由俄空天军装备的直升机,在战场上经过实战验证。不过,其主要设备都位于机体内部,外界很难观察到。相比之下,外形突出、颜色也比较鲜艳的红外干扰弹,则更加容易被发现。

▲美制“毒刺”单兵防空导弹同样使用红外导引头
红外干扰弹的发展已经有很长时间,其技术也跨越了多个阶段,但无论是哪一个阶段,其最核心的工作模式依然没有本质区别。那就是红外干扰弹在发射后,通过氧化、燃烧以形成高热屏障,特别是在温度极高的发动机尾喷口附近,以达到吸引来袭导弹红外导引头,保证载机安全的目的。目前运-20搭载的红外干扰弹,是非常典型的第三代型号,具备对多频段红外导引头进行干扰,应对第三代野战防空导弹的能力。再加上国内比较擅长,技术积累深厚的电子干扰装置,可以非常有效地应对中亚地区的野战防空导弹威胁。

▲歼-16洒出干扰弹
从飞往塞尔维亚到如今抵达阿富汗,运-20搭载干扰弹型号数量的变化,是其针对不同局势,没有拘泥于已有经验的针对性改变。虽然国产战略运输机的基础比较薄弱,但只要保持这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未来运-20势必会以更加强悍的姿态,展示大国空军的雄风。
2022年十大军事新闻,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2022年已经过去,对于每一位军迷来说,2022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令人心潮澎湃的一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竞争纵横捭阖,各型先进装备纷纷亮相。那么,在2022年里,有哪些军事新闻,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呢?一、俄乌军事冲突爆发诺哈网2023-05-28 03:30:270000加勒万河谷冲突一周年,我们在祭奠烈士的时候,印度也没闲着
加勒万河谷冲突一年周年去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诺哈网2023-06-02 08:15:360001装甲日曝光59坦克最新改进型,头尾颠倒看似可笑,却最符合实战
【军武次位面】作者:千夫长在武器装备史上,有很多装备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成为经典传奇。对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的自然要数59坦克了。作为国产坦克的开山鼻祖,59坦克超过一万辆的产量和服役至今的超长待机,不仅一度奠定国人对坦克的认知,更凭借品种繁多的改型在军迷圈里留下“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的传奇,以至于如今的军迷一看到国产装甲车辆,第一反应都是先数轮子。▲59坦克已经成为时代的传奇诺哈网2023-06-16 02:26:570000“亚速营”已潜入莫斯科!俄罗斯宣布:炸死杜金娜凶手的真实身份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俄罗斯地缘政治学家亚历山大杜金之女达莉亚杜金娜被刺事件正在愈演愈烈,事件发生之后,俄乌双方陷入了“互相指责”模式:爆炸现场俄罗斯在爆炸发生的次日就指出,有乌克兰背景的人士参与了此次爆炸袭击,而乌克兰立即予以否认,根据乌克兰总统的话来说,杜金娜被刺是“俄罗斯内部政治斗争的结果”;诺哈网2023-05-31 21:33: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