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利剑!26年后东风-15弹道导弹再次登场,局势已完全逆转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8月4日下午,东部战区火箭军部队在东南沿海预定区域,完成了常规弹道导弹的实弹射击任务,所有导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彰显了火箭军作为战略力量拥有的强悍威慑力。不过,与外界之前猜测火箭军可能发射东风-17高超音速武器不同,从《央视军事》公布的射击画面来看,承担主力任务的仍然是一款经典型号——东风-15。这款在26年前就因近海实弹发射,而引发世界关注的近程弹道导弹,又一次登上舞台中央,只不过,如今其承担的任务和实弹发射背后的战略意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央视军事》的视频画面截图
1957年12月,在之前交付的R-1型近程弹道导弹之后,苏联又向我国转交了2枚更先进的R-2型弹道导弹。这是苏联在德国V-2导弹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解决缺陷,并应用无线电制导技术提高命中精度的一款划时代武器,其最大射程达到590千米,在当时是不择不扣的战略武器。R-2在抵达我国之后被称为“1059”型导弹,通过对苏联移交的10000余份技术资料开始分析,国内开始尝试生产。最终在1961年,解决了各种生产难题的“1059”导弹,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拥有一定基础后,国内先后发展了东风-1到东风-5等不同型号的弹道导弹,但全部都是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中、远程型号,直到东风-15出现。

▲运输状态下的苏制R-2型弹道导弹
当时国内集中大量资源发展一系列中、远程弹道导弹,是为了满足那个特殊时期的战略需求,类似“1059”这种射程约600千米的近程型号,实在是没有用武之地,自然也就没有后续型号出现。不过,到了70年代末期,局势却发生了微妙变化。一方面,苏联出于自身需求,开始在国际上出口著名的“飞毛腿”近程弹道导弹,这款射程约300千米的导弹由于威力大、速度快、难以拦截而被许多国家所喜爱,出口数量很多。国内虽然没有类似的全球战略布局需求,但对于出口类似型号导弹以换取外汇,还是非常期待的。

▲大名鼎鼎的“飞毛腿”弹道导弹
另一方面,70年代正是弹道导弹从液体燃料,向固体燃料转变的关键阶段。以美国“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为代表的先进型号,经过10余年坚持不懈的试验后,将固体燃料可靠性高、易储存、稳定性强的优势展示得淋漓尽致。我国之前发展的一系列型号都是液体燃料推进,自然也希望尽快完成向更先进动力系统的转变。不过,直接上马大型固体燃料导弹的技术风险和难度太大,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将非常惨重。因此,在综合这两方需求后,发展一款近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就成为最合理的选择。

▲至今仍然在服役的美制“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
在70年代末期,东风-15近程弹道导弹正式立项,这是第一款国产固体燃料弹道导弹,设计搭载两级固定发动机,最大射程约600千米。主要设计目的,是为了突破国内固体燃料的技术限制,同时也作为一款填补地地火力间隙的中近距离装备存在。而在东风-15之外,国内又立项了战术指标比较类似的东风-11近程弹道导弹,其搭载单级固定燃料发动机,设计射程约300千米。比较有意思的是,东风-11一开始其实更多地是作为出口型号立项,并没有考虑太多的自用需求。而其设计单位是航天科工集团,与直接负责发展东风-15的航天科技集团,颇有一种双双突破的味道。

▲东风-11早年其实是以出口为主
为取得固定燃料技术的进步,专门立项东风-15这种近程型号,其实是比较合理的做法。事实上,在进入21世纪后,有不少能生产2500千米以上射程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国家,在完成类似突破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条道路。但正确的道路并不意味着能快速取得突破,苏联海军在70年代,意识到美制“三叉戟”的燃料优势后,以行政命令要求下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必须使用固定燃料,希望借此完成新技术的突破。然而,经验和技术的欠缺,使得这种转变难度极大,最终勉强满足性能需求的P-36潜射弹道导弹,发射重量高达90吨,比当时美制“三叉戟”高出了约50%。为了容纳这个庞然大物,苏联海军被迫建造价格堪比一艘6万吨滑跃航母的941型“台风”战略核潜艇,技术路径升级的代价可见一斑。

▲硕大的“台风”主要是为了容纳体积惊人的P-36潜射弹道导弹
国内当时在固体燃料领域没有什么技术积累,但东风-15、东风-11偏低的技术要求,对于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两者纷纷在80年末期完成技术突破,并在90年代初期量产服役。这时,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东风-11已经没有出口的可能,最终作为填补陆军远程火箭炮(最大射程约100千米),和射程约600千米东风-15之间的对地武器,进入部队服役。而通过研发东风-11、东风-15攻破的固体燃料技术,则成为国内后来进一步发展战略装备的技术基础,时至今日仍然是我国国防力量中的中流砥柱。

▲东风-15B是非常成功的改进型号
在90年代,东风-15实际上是当时我军装备的一系列武器中,最适合在近海地区使用的对地攻击装备,因此在1995年、1996年大出风头,而与其几乎同时开发的东风-11,则由于性能有限而很少有人知晓。在进入21世纪后,国内对东风-15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特别是著名的东风-15B,更是由于精度、射程的大幅提高,而被认为是东风-15家族中最经典的型号。就目前来说,早年大量装备的东风-15几乎都完成了现代化升级,虽然性能没有东风-17那么优秀,但在近海射程内仍然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武器,继续作为辅助型号存在也符合物尽其用的一贯思想。最重要的是,不同与26年前孤军奋战的尴尬,如今东风-15的身后,有大量与其并肩作战的国产先进武器,在不知不觉间,局势已完全逆转。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军武次位面】作者:书剑为酒明朝末年,建州卫指挥使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反叛明朝,这位清王朝的太祖爷在生前先后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且喊出了“七大恨”,开始向明王朝发起挑战。明朝万历四十六年,明朝大军第一次和后金进行正面交锋,明军大败亏输,从此关外局势愈发不可收拾。诺哈网2023-06-15 13:49:160000美国堪称脸皮最厚老赖,欠钱不还退出教科文组织,还编出如此理由
【军武大本营】作者:定格美国国务院10月12日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于2018年12月31日生效。早在九月,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告诉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考虑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长期身处法国政治中心,深受法国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法国政府也支持其发展。美国将退出教科文组织的方案预先告知法国总统马克龙,而非直接通告其总干事负责人,也正是这一现状的体现。诺哈网2023-06-15 08:28:280000俄罗斯向乌克兰军舰开火,真是人狠话不多,上去就是干!
【军武次位面】:gh000我舰奉命撞你!据俄罗斯卫星新通讯社报道,11月25日清晨,三艘乌克兰军舰以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刻赤海峡为目标,闯入俄罗斯临时封闭海域。隶属俄联邦安全局克里米亚边防局的巡防舰立刻予以回应,采用多种措施包括动用武器予以阻止,并扣留其中3艘军舰。▲俄罗斯士兵:我舰奉命撞你!乌克兰舰:能不能等等,我...我还没接到命令诺哈网2023-06-09 20:10:3600002023开门红!12架国产PT-6战机成功出口,已卖给了美国近300架?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新年伊始,中航工业公开了其在2023年取得的第一份出口订单:12架PT-6初教机。“PT-6”是个有些陌生的编号,不过换成“初教-6”的自用名就让人很熟悉了。平心而论,12架初教-6的出口价格并不会很高,总价200万美元就是很不错的数字了。不过,作为一款60多年前发展的国产装备,初教-6一直发展至今,并且还有滋有味,愈发滋润,里面还是很有故事的。诺哈网2023-05-27 18:18:500000如果有年度吹牛奖,肯定非这位台湾专家莫属:一人一弹干一辆坦克
【军武次位面】作者:千夫长从第一次世界大战MarkI型碾过德军防线开始,如何让步兵对抗“陆战之王”就一直是各国军队头疼的问题。坦克与步兵的对抗在吃瓜群众眼里也呈现出两个极端:既有电影《芳华》里坦克对步兵压倒性优势的“常识”,又有东南某岛嘴炮“一人一弹换坦克”的惊人言论。▲红隼这种66mm口径的火箭筒也不知道能打穿谁诺哈网2023-06-14 04:38: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