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与胡琏这两位黄埔系将领,为何都拥有如此响亮的称号
在蒋介石军事集团,黄埔系将领最受老蒋的重用,被誉为是穿上黄马褂的将军。不过,黄埔系将领也有几位在军事上很能打仗,同时也拥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就比如黄埔一期的杜聿明被誉为是蒋介石的救火队长,还有宋希濂被誉为是黄埔之光。黄埔二期的邱清泉因作战勇猛,被誉为邱疯子,三期的王耀武因在抗战中,屡立战功被誉为铁将。以及在衡阳保卫战作战勇猛的方先觉,被誉为是黄埔第一猛将。
可见,黄埔系将领在战争年代都拥有一个响亮的绰号。然而,以上这些将领的绰号和另外两位黄埔系将领的称号比起来,显得就有点不起眼了。一位是黄埔一期的胡宗南,被誉为是西北王,还有一位就是黄埔四期的胡琏,被誉为是金门王。那么,为何这两位黄埔系将领拥有如此响亮的称号。

胡宗南是黄埔系将领中,最得蒋介石器重的一位,正因如此,他也是黄埔学生中升职最快的一位,连续打破了黄埔学生中五个第一,可见,胡宗南是多么的受蒋介石器重。可能大家都会联想到,既然胡宗南如此得重用,肯定打仗很厉害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胡宗南打仗本领平平,并不是很出色。他能够得蒋介石器重,占有几个优先条件,第一他是属于黄埔学生,第二他是浙江人,第三他是听话之人,就是凭借占有这几个优先条件,让胡宗南在人生仕途上是一帆风顺,并且是官运亨通。
而他能够被誉为是西北王,这才要从他的官运说起。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他,也先后经历了东征,北伐,中原大战,围剿红军等战役的洗礼,同时职位也不断晋升,从普通士兵到连长,再到营长,团长,旅长,师长,以及到了抗战时期,胡宗南又成为黄埔学生中,第一个成为集团军司令官的黄埔学生。尤其是在抗战到尾声时,他还成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手底下管辖好几个集团军。加上又是蒋介石的心腹将领,让他成为拥兵最多的战区司令长官,兵力约40万。

所以,在解放初期胡宗南已经成为名震一时的地方实力派将领,也是西北地区最高军事长官,包括当时的西北三马也归胡宗南管辖。可见,在西北地区胡宗南可谓是位高权重,权倾一时,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西北王。
毕业于黄埔四期的胡琏,没有像胡宗南那样非常得蒋介石器重,只能说蒋介石对胡琏信任度一般。因此。胡琏也没有像胡宗南那样位高权重,一路高升。要知道,在抗战时期胡琏还是师长职务,后因守卫石牌有功,晋升为十八军副军长。不过这个军,不是一般的部队,是国军中的王牌,也是陈诚起家部队,这样一来,胡琏就成为陈诚土木系将领。

尤其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胡琏成为华东战场上蒋介石对我军作战的主力战将。特别是他领导的整编第11师,作战能力强,加上胡琏又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使得我军将士多次吃亏。不过,蒋介石的国军集团到处漏水,就凭一位胡琏也很难力挽狂澜,尽管取得战场上的一时胜利,但这整个战局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最后胡琏在淮海战役中,也被我军击败,后灰溜溜地逃走了。
然而,就在第十兵团挥师渡江,解放东南作战时,却又被胡琏赢了一场,当时第十兵团在解放福建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金门。这个地方离厦门很近,但想要解放金门必须在海上作战,而第十兵团将士们熟悉陆战,而海战却是头一次。也没有这方面的作战经验,后盲目地驾驶木帆船,向金门进攻。结果,被守卫金门的胡琏击败,导致第十兵团损失惨重。

而远在孤岛的蒋介石听闻胡琏击退了我军的进攻,取得了金门大捷,十分高兴。加上此时远在西南的胡宗南,连战连败,气得蒋介石说,
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也就是这从金门战役胜利后,胡琏的金门王称号,就此传开。
抗战时期,蒋介石建立的第一个西安行营,麾下三位军团长都是谁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抗战时期蒋介石建立了12个战区,每一个战区都有一位战区司令长官,主要负责该战区的作战任务。其实除了战区以外,蒋介石在抗战时期还建立了第一个西安行营,该行营也是抗战时期第一个建立的行营。不像后来,在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在全国各地都设置了行营。那么,作为抗战时期第一个西安行营主任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的蒋鼎文担任。诺哈网2023-06-01 12:46:010000蒋介石一直都很排斥杂牌将领,却对这位杂牌将领十分信任
诺哈网2023-05-31 23:06:090000西南战役结束后,有三位名将担任地方要职,他们的级别都不低
在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联合发动的渡江战役,让百万大军顺利渡过长江,突破汤恩伯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顺利解放上海,江苏,浙江等重要地区。要知道,江浙之地很富饶,也是蒋介石军事集团的大后方。在这个地方被我军解放后,蒋介石就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退守西南地区,还幻想着和抗战时期一样,可以东山再起。诺哈网2023-05-27 23:28:43000057位开国上将,只有他,是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开国将领
在1955年授衔时,我国共有57位开国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开国上将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顶梁柱,都是各野战军司令员麾下得力干将。可以说,都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开国元勋。然而,就在这57位开国上将中,有一位上将,是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开国将领,他就是韩先楚将军。诺哈网2023-06-01 02:14:550000上将三杨皆是虎将,其实还有一位姓杨的上将,他是谁?
如果讲到上将三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知,他们皆是人民队伍中的勇猛之将。上将三杨中的老大哥杨得志,是一位在军事指挥方面造诣很高的开国上将。军旅生涯先后参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79年的南疆战役。在这不同时期的战斗中,杨得志都是人民队伍中的主力战将。诺哈网2023-05-27 01:29: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