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惑不解!14年后俄制米-171仍是救灾主力,中国直-20去哪儿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大量关于西部战区直升机部队,在四川执行救灾任务的消息。在公开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中,来自陆航以及空军运输搜救团的直升机,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术素养,频频出现凭借出色操作,在险要地形和恶劣区域完成任务的情况。不过,有些尴尬的是,此次军方出动的直升机群,仍然以从俄罗斯外购的米-171系列为主,甚至还包含了最近接收的米-171Sh先进型号。在2008年5月著名的米-171机群救援行动过去14年后,仍然以这款外购装备为救援主力的情况,不禁让外界有些难以置信,而在背后的真相也确实有些让人意外。

▲参与救灾的直升机部队
国产直升机的发展,是从仿制苏联米-4直升机得来的直-5开始,但这款性能一般的型号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最终很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在其之后,国内又先后引进了美制“黑鹰”和俄制米-171这两款,改变了国产直升机发展历程的型号。具体来说,24架“黑鹰”在80年代初期完成交付,并很快承担起了护卫西部高原的重任。而到了90年代,米-171也很快出现在俄罗斯对中国装备出口目录中,当时国内陆航对这款由经典米-8衍生的出口型号非常感兴趣。双方很快就签下了60架米-171的订单,并在1995年前完成交付。比较有意思的是,出于降低价格和防止意外考虑,这60架米-171和24架“黑鹰”其实都是以民用名义引进的。

▲引进的美制“黑鹰”曾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当然,陆航在收到米-171之后,很快着手对其进行改装,而在两翼出现的6个火箭弹巢就是最明显的改装标志,并成为许多影视作品中的名场面。在进入21世纪后,出于“黑鹰”服役时间已经不短,需要准备后续型号的考量,国内又订购了约60架米-17V。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60架的编号是米-17V1和米-17V5,与第一批米-171的编号略有区别。这是因为在苏联时代米-8及其出口型号就是由两家工厂生产,苏联解体后两者各自推出出口型号以获得利润,其中乌兰乌德直升机厂出口的编号是“米-171”,而喀山直升机厂出口的则是“米-17”,以示区别。

▲陆航早期引进的米-171
第二批引进的米-17V系列,实际上是专为高原使用的强化型号,在服役后的表现也确实不错,但其最著名的行动还是在2008年5月。当时,米-171、米-17V以及“黑鹰”都参加了一线救灾任务,在留给外界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使得直升机应用受到上级重视。在2009年,陆航再次引进米-171的高原强化版米-171E,并且启动了国产直-20的研发。时至今日,国内陆航已经先后分三批采购了约150架米-171E系列,其中约100架已经完成交付。而国产直-20也在2016年前后正式开始量产,并与直-8系列的最新进化型号直-8L,组成了国产运输直升机群的核心。

▲在2008年5月表现出色的米-171机群
此次外界对米-171仍然担当主力的疑问,确切一点来说,其实就是疑问为何国产直-20、直-8L并没有出现。毕竟直-8L的体型实际上与米-171接近,而直-20更是与曾在2008年5月有杰出表现的“黑鹰”相仿,并不存在不适合执行这类任务的问题。而这个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但解释起来却并不容易。前文之所以花费大量笔墨,来描述米-171、米-17V系列的引进和装备过程,就是想说明在进入21世纪后,这款俄制直升机在我国的应用,就已经牢牢地和高原部署结合在一起。

▲直-20已经完成了高原飞行验证试验
前后200多架米-171系列高原型号订单,以及超过20年的实际使用时间,使得国内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在这些直升机仍然有使用寿命的情况下,陆航实际上是将大部分米-171E/米-17V,都部署在西部地区。而新生产的直-20、直-8L虽然下线速度不低,但由于早年国内在先进直升机领域的积累过于薄弱,因此这两者绝大部分都部署到了东、南方向。这种有浓郁时代烙印的格局,实际上是在目前陆航米-171机群规模不小,同时直-20、直-8L产量又没有真正达到满足全部需求的情况下,最合理的解决方式,比较好的解决了不同地域对直升机的装备需求。

▲直-8L被视为米-171系列的直接替换型号
而此次救灾区域正是在西部战区辖区,就近调动装备数量最多的米-171系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至于最新接收的米-171Sh,实际上在一开始爆出引进消息时,就有文献猜测应该是会装备给空军部队,以满足在实战中深入敌后搜救飞行员的需求。再加上其本来就隶属西部战区,出现在救灾现场当然没有问题。最后,这次自然灾害波及范围不大,仅西部战区下属的直升机群加上非军事组织下的救援力量,已经基本能满足需求,当然也就不需要像2008年那样,从各区调动直升机前往,最终使得直-20、直-8L没有出现在外界眼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直-20、直-8L并未露面,其实是一件好事。

▲不久前在长春亮相的最新米-171Sh
由于在90年代初期从俄罗斯引起了大量苏制装备,并且这种购买模式持续了很长时间,使得现阶段国产武器装备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很多都超过了俄制装备的最高水平,但也仍然有许多俄制装备在我军中服役。无论是出于资源充分利用,还是保证战斗力最大化考虑,这些外购装备都需要继续在我军中服役一段时间,并且会在某些情况下,成为舆论看到的主角,但这其实并不意味着其真正地位就是如此。像已经完成高原测试、并且在各个兵种中服役的国产直-20,在未来注定会有属于自己的灿烂,而米-171却只能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淡去。
航程超9000海里!075“海南”舰率队出击西太,网友:中国版ESG!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根据《环球时报》援引中国军网消息,近日,我南部战区海军以“海南”号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远洋训练编队,在完成了在南海、西太平洋海区的演训后,于近日返回广东湛江某军港。诺哈网2023-05-27 08:40:230000中国和沙特“人民币结算石油”未能突破,中国一无所获?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伴随着中沙、中阿等多个峰会落下帷幕,中国和海湾国家的合作协议正在密集签署中,据《财经》杂志12月7日报道,中国和沙特已经签署了34项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但是,万众瞩目的中国和沙特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的协议暂时还没有突破。诺哈网2023-05-28 08:10:400001重磅!俄海军“莫斯科号”殉爆沉没,俄罗斯蒙受开战以来最大损失
《军武次位面》作者:靖海安澜4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发生火灾并导致军舰搭载的弹药发生爆炸,军舰遭到严重损毁。目前,莫斯科号巡洋舰上的人员已经全部撤离,由此可见,莫斯科号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大概率是已经没有挽救的希望了,毕竟,如果这艘战舰还有挽救机会的话,俄军也不会撤离全舰所有人员的。另有媒体报道,莫斯科号巡洋舰已经沉没了。诺哈网2023-06-01 01:03:520000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仅4年就研发出运载火箭,载重量超美国
【军武次位面】作者:骑猪骑士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纪元。受到苏联成功发射卫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立即组织人力进行人造卫星的探索性研究。1958年5月,中央同意中国科学院研制人造卫星。7月,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卫星研制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小卫星,第三步发射大卫星。运载火箭部分以国防部五院为主,科学院配合。诺哈网2023-06-06 21:39:230000“天女散花”,俄军新战术无人机挂上“阔剑”地雷,杀伤面积巨大
《军武次位面》作者:路芷俄乌战场上出现一些奇葩武器已经见怪不怪了,而在最近俄罗斯居然用无人机搭载定向破片地雷,也算是目前无人机战术最奇葩的之一。理论上定向杀伤雷特别适合杀伤密集的人群,那么这样的组合在俄乌战场上真的有用吗?▲图片来源:网络诺哈网2023-05-26 21:00: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