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00000020

第二十章 钱塘观潮

这是金陵的“夫子庙”。

晌午时分,“夫子庙”前正热闹着哩。

卖膏药的,耍拳、弄刀的,玩蛇的,唱大鼓的,各式各样的玩意,交织成一片喧哗喝叫的声响。

不少逛庙的闲人,有的坐在茶馆里,有的在庙边小吃摊子上吃着小菜下酒,算是午饭。

有几个老叫化,懒洋洋地蹲着,坐着,或靠在庙墙下打盹的打盹,捉虱子的捉虱子。

要等到人家午饭过后,才是他们“活动”的时候。

人来人往中,有一个乡下村妇,身后跟着三个粗眉大眼的小伙子,由东向西,蛮像乡下人进城,也来逛庙的。

三个小伙子中的两个,更是东张西望,什么都想看个清楚。

那村妇却向一个靠着庙前石狮子下打盹的老化子走去。

那三个小伙子只好也跟着。

四人一直走到老化子面前三尺处,老化子仍是一动也没动,好像连眼皮也懒得睁开,或是瞌睡正浓,不知道有人到了他面前了。

墙角边的两个老化子却停止了捉虱子,一个把指头往嘴里一放,咬了一下虱子,嗯着:“一百零九个了!”

另一个老化子在破衣缝里乱摸了一下,道:“今天运气不好,老子只捉到七十八只!”

那三个小伙子中的两个掩口笑了。

那个咬虱子的老化子打量了他们四人一下,津津有味地呀了一声:“老三呀,你捉了多少?”

那个瞌睡的老化子大约就是“老三”,打了一个呵欠,伸了个懒腰,呀着:“不多不少,九九八十一!”

那村妇右手一掠额头,低声道:“谁是‘九九归原’?”

那三个老化子同时目光一闪,神色一变,几乎同时立起身。

那种利落,好像下属见了上司,比年轻小伙子反应更快。

面对村妇的老化子一哈腰,一手按在心口,低声道:“在下三一三十一,贵上有何吩咐?”

村妇轻哦一声:“你就是三支舵舵主?见佛烧香,回庙去吧。”

老化子低声道:“在下敬过香,等下再磕头。”

掉身就走。

另外两个老化子惊容刚定,也一齐哈哈腰。

村妇点点头,一声不响地跟着那老化子。

一路曲曲折折,尽是小巷。

在一家荒废的后园边,老化子一挺腰,举手道:“贵上请。”

一手推开残破的后园门,村妇移步进入。

五人先后进了后园,只见小亭中,走廊下,水池边,阁子上,尽是坐着的,躺着的老化子。

捉虱子好像是他们的必修功课,六十个叫化子,倒有大半在捉虱子。

这么多的叫化子,却尽是老的,小的,和跛脚缺手的。

老叫化只向他们挥挥手,他们都抬起头来,注视着村妇等四人,年老的化子都有奇怪的神色。

老叫化当先领着四人进了废园东首的暖阁,居然有梨木大桌子,雕花的太师椅子,收拾得很干净。显然是废园旧主所遗下的。

老化子亲自搬了四把太师椅,移向上首,请村妇等四人入座,才垂手躬身道:“在下叶化南,参见六盟主,十九年未见到您老了。”

那村妇就是“金剑银丸”陈婉若。

另三个小伙子,当然是卜星楼与石飞红,杨小真了。

陈婉若是经过易容化装的,看来,极像一位四五十岁的村妇。

陈婉若含笑点头,道:“原来你就是当年‘丐帮十雄’中的老三,岁月不饶人,我也快成白发老妪了。”

叶化南却深知“金剑银丸”陈婉若当年有“第一美人”之称,他是内行人,一见即知陈婉若易了容,大约还是容光不减,她今年大约也已过了四十大关了,刚才他称她“您老”,乃是尊敬之意,因为丹心八友,是与丐帮上代帮主平辈论交,当代帮主“妙手换日”韩魏才还是师侄辈,她比叶化南大了两岁,难怪叶化南在夫子庙前一听到“切口”,就意外吃惊。

他忙道:“您老好说,在下尚不知这三位是……”

陈婉若截口笑道:“是我的师侄和侄媳妇……”

一指卜星楼,道:“他是戚大侠门下唯一传人。”

叶化南忙躬身道:“叶化南见过卜师叔。”

卜星楼因对方年纪大过他一倍,忙避席道:“叶舵主,不可以……”

陈婉若苦笑道:“不必客气,丐帮义气如山,最重帮规,以你的辈份……噢,你不是有钟离老化子的信物吗?不妨给叶舵主看看。”

叶化南忙道:“卜师叔与钟离师伯祖有交情,在下该行大礼!”

卜星楼忙一手扶住叶化南,苦笑着,一手把那支铁筷子取出,歉然道:“卜星楼多承钟离前辈教诲,彼此自己人,不拘最好,钟离前辈就不讲这一套……”

一指杨小真,道:“这位杨姑娘,得钟离前辈好处最大,还是他的义女呢。”

叶化南忙转向杨小真,口称:“师姑——”

就要下拜。

杨小真红了脸,干着急。

石飞红忙笑道:“叶舵主,我名石飞红,九华掌门是家父,你别这样,小心我和真妹向钟离叔叔告你一状……”

叶化南只好笑着起立,杨小真也指着下首的空位,道:“我这师姑,叫你也坐下来,不可抗命。”

叶化南一面连道:“不敢!”

一面只好移向空位,半欠身坐下。

陈婉若问道:“连你也亲自出去,可是有事?”

叶化南肃声道:“是!敝师伯祖已到了总舵,帮主发下急令,把各分舵弟兄调回总舵候命。”

陈婉若接口道:“你是第三分舵……”

叶化南应声续道:“在下也已奉召,但另有密令,监视已到这里的鹰爪子。”

陈婉若道:“有什么动静?”

叶化南道:“有是有,尚无确切消息,敝属下已全派出,分散全城各处,听报告,已发现有五六人出现在‘雨花台’一带。”

陈婉若道:“难怪舵里只存下老弱了,那些‘点子’可是大内中人?”

叶化南道:“大约十分九是,他们都是生意人打扮,尚不明来意,据报告他们行踪,都是……瞎乱撞……”

卜星楼沉声道:“到底如何?”

陈婉若道:“那种败类,会有什么好事?叶舵主,只管实说,卜贤侄对这些尚不熟悉。”

叶化南迟疑了一下道:“那班人专往秦淮河那些地方跑,也不知弄什么鬼?却不断有马车由那些院子里开走。”

陈婉若点头道:“大约是去扬州,有多久了?”

叶化南想了一下,道:“打从十天前起,已有二十多辆马车开出,都是到码头下了江船。”

陈婉若道:“那没有错了!”

石飞红道:“一定是送那班可怜的姑娘去参加扬州花会。”

叶化南道:“那就是了,据手下报来,几乎把秦淮河有名的院里最漂亮的粉头都送走了。”

陈婉若看了卜星楼一眼,又转向叶化南道:“叶舵主,戚大侠有传谕给卜贤侄没有?”

叶化南啊了一声,几乎跳了起来,自拍脑袋道:“几乎忘了,这件大事,在下真是昏了头!”

卜星楼一听恩师有传谕了,精神一振,忙道:“家师有何吩咐?”

叶化南一字一句地道:“三天前总舵传下的,是要卜师叔和两位小师姑,分别立即……立即……”

陈婉若是何等人,立知这老化子所以如此期期艾艾,必然是在女人面前有碍口之处,忙道:“你只管说,都不是外人。”

叶化南连连点头,道:“是,是,戚大侠是要你们立即……”

又咽了一口口水。

石飞红和杨小真互看一眼,都站了起来,她俩也意识到这个“立即”下面,一定大有不可测度的好文章……

今天正是八月十八日。

在“钱塘”真是人山人海,尽是看潮人。

自古以来,“浙江看潮”是遐迩闻名的,一届八月,有不远千里而来者,钱塘人更是倾城而出,最信奉“潮神”。

而熟知“钱江潮”的内情者,都知道以八月十八日的“子夜潮”,最壮观,最好看。

打从一大早,沿着海塘护岸及高处,已挤满了人,抢占位置。

民房住宅,凡是靠近钱塘江的,楼上,屋顶上,都是人头幢幢。

潮声如雷,好像千军万马杀到。

加上看潮的人大叫,惊呼,真是震耳欲聋。

日正东升。大约距离江岸半里的一片丘陵高岗之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甲第,连云耸峙,气象万千,远在十里之外,即可看到。

凡是钱塘人,谁不知那是“相国府”。

也即是明末当朝宰相“陈相国”的私邸。

钱塘人人都以“钱塘出相”为荣,虽然已是“大清”

天下,远至杭州的人,都知道钱塘有座“相国府”。

高大的白粉墙,遮掩不了崇楼峻阁,亭榭朱檐,它虽然因年代已久,显得古老,苍凉,主人的风光已逝,在钱塘仍是“第一大家”。

陈氏子孙后裔,也有出仕“大清”的,营商的,务农的,人口众多,尚点缀着它的雄姿余威,仍很兴旺。

打从一月前起,“相国府”内外粉刷,连已斑剥残破的高大围墙也刷洗一新。

有人猜测着,现在还是中秋节前,“相国府”如此大肆铺张,如非大婚大庆,就是陈家的人,升了大官。

市井间传说最快,与陈家有点沾亲带戚的人,成了询问的对象,却是谁也弄不清楚底细,传说也就更纷纭了。

直到五天前,“相国府”已如新建时的动人心魄。

连门前的“马道”也铺上一层黄土。

昨天,有不少车马,官轿,出入于“相国府”的牌楼华表之下。

有人估量,一定是“相国府”到了大官贵臣,所以当地官府前往拜候,是哪一位大官呢?就不知道了。

大官驾临“相国府”,当然也是来看潮的。

人们除了艳羡私议外,也没有什么奇怪了。

旭日的金辉照映在“相国府”的屋顶上。

成千成万的看潮人,谁也没注意到,“相国府”的最高处,有一座高达九丈的“承恩阁”,阁里黄绫四壁,流苏低垂,对着大红的阁门,一张新做的“雕龙”太师椅上,端坐着一个年纪六十左右的人,正在一手拈须,一手按在椅垫上的龙爪上,目注大江,频频颔首。

他也在为雄壮的潮头所吸引着,不胜欣赏。

阁中只他一人,四个绝美的俏环,一律宫装,远远侍立在阁后。

另有八个锦衣老者,却分立在阁的四面,个个神色严肃。

能高踞“相国府”最高处独坐看潮的人,除了主人外,谁有这份福气。

因为,“承恩阁”是昔年陈相国衣锦荣归,回里省亲时专为供奉圣旨诏书而建,除了他自己与二三知交外,连子女也不准擅上一步,侍女家仆更是别提了。

想不到,这儿却有另一种妙用,就是看潮方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由这里看潮,能远及数里外的潮头来势,一直到潮头冲到海堤,轰轰怒吼,拥起如山崩的“回潮”为止。

却有两个人藏身在“相国府”右面围墙外的大树上。

那是一株千年古槐,荫大叶密。

那两人又穿着青色大衫,正斜对“承恩阁”,还得抬起头来,才可看到“承恩阁”的高处。

围墙里,一片肃静,看不到人影。

也不见一个人出入。

却有三个黄衣喇嘛和四个黑衣老者,在“相国府”的周遭来回徘徊着,好悠闲,像是在散步。

藏在树上的,却是两个村汉打扮的年青人。

左首一个轻轻地道:“我脖子都酸了,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到……”

另一个马上警觉地收回了抬头看的视线,迅速地向围墙里扫了一眼,以手掩口,声细如蚊:“禁声!”

左面的捂捂红唇的小嘴,凑近去,以耳语的姿势低声道:“一定是那老头子了……”

另一个点点头,也低声道:“这何须说?只是禁卫森严,都是一等一的‘硬生’,凭我们两个,动也不能动,如果让他们发觉我们藏身树上,那才不得了!”

左面的掩口一笑,又低声道:“有什么不得了?如被他们发觉,我们可以说是为了看潮,爬上树的。”

“人家会相信吗?他们都是比鬼还精的……”

他又抬头向阁上看去。

不禁双目一亮!

原来,下垂的七彩流苏,已被两只纤纤玉手挑起,分向两边。

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流苏底下,露出半截金黄色的蟒袍。

另一个也仰起脖子,一瞬也不瞬地向流苏下盯注。

足足一顿饭的时间,流苏又垂下。

“我们走!”

靠右的收回目光,说走就直起身来。

左首的一个有点紧张地:“我看他的左袖按在膝盖上呢……”

右面的神色一变,疾伏下身形。

却是二十多丈外的围墙里,有一个鹰目钩鼻的老者正向大树这里看来。

树上的两人几乎全身缩作一堆,只各露双眼紧张地盯着那老者,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有破风震翼的声音。

却是一只巨鹰,似想降落树顶上?由西方飞来,在大树上空盘旋下一会,又向南面飞去。

竟是投入“相国府”的后园。

可惜为庭院所遮,掩蔽了它的之处。

那老者匆匆地向后园方向大步走去。

树上两人才松一口气!

右面的促声道:“快走,先离险地再说。”

说着,身形已下坠,以“老猿坠枝”式,荡秋千似的换了几根枝桠,转到了背向“相国府”的一面,飘落大树下。

另一个也紧跟着落地。

两人低着头,以最迅速的步子,走向小径,穿入阡陌间,才放缓了脚步。

走在前面的嘘了一口气,道:“新仁哥,刚才我还不觉得怎样,现在却有点怕,还心跳着呢。”

说着,一手捂着胸口,回过头来。

原来走在后面的就是郁新仁。

郁新仁笑了,道:“你也知道害怕了?我们也真是胆大包天,很冒险!”

另一个接口道:“我才不怕呢,谁不知我什么也不怕?我爷爷常说我比大胆的男子汉还要大胆……”

哦,原来是一位姑娘。

郁新仁截口笑道:“是吗?我现在才知道陈姑娘,是什么也不怕的姑娘,干嘛会心跳?”

陈姑娘一顿脚,回过身来,一捂小嘴,哼了一声:“谁说我怕了?我只是活到这么大,还没看过那么大的老鹰,有点……奇怪罢了,你不相信?我们再回去。”

说着真的往回走。

差点要和前行的郁新仁撞个满怀。

郁新仁忙道:“是,是,我承认你的胆量胜过我,至少,比我堂堂男子汉高明二倍!”

她嗤的一声,笑了,刁蛮地侧着头,道:“是你不敢再回头,认输就算了。”

郁新仁道:“我们快回扬州?”

她一呆道:“这么急?我们连赶了三夜夜路,刚刚一到,就要马上回……”

郁新仁点头道:“当然,难道姑娘还要等到半夜看‘子夜潮’?”

她哼哼道:“正是,你肯舍命陪姑娘吗?”

郁新仁道:“就陪你一百年也可以。”

她星眸一亮,耳朵根都红透了,娇啐了一口:“谁要你陪……”

郁新仁装作失望地叹了一口气:“那我只好舍命跳钱塘江了。”

她笑了:“好,你快去跳!”

郁新仁装模作样地道:“是你说的,好狠心,我却舍不得一个人!”

她道:“谁?呀!是舍不得师父!”

郁新仁道:“是一位姑娘。”

她瞪大了星眸:“她是谁?叫什么名字,她在哪里?一定很美,才使你如此念念不舍……”

郁新仁掉头就走,自说自话:“远在天边,近在身后……”

她扬起右手,就作势要打去,口中嗔骂:“你好坏呀……”

却又缩了手,垂下头去,轻轻地嗯了一声:“你说的是……真心话……”

最后三个字,恐怕只有她自己听得到。

郁新仁回过头来,沉声道:“娟妹,你还不相信?我真要跳江了。”

她娇躯轻颤了一下,激动地道:“仁哥,有你这一句话,小妹就……够了,今天才知道,你没有嫌我,以前都是故意冷淡我的……”

郁新仁缓缓转身,面对她,一字一句地:“娟妹,近三年的岁月,苦了你了,你没有生我的气?”

她脱口道:“谁生你的气了?噢,你……几次装糊涂,我确实有点着恼,如是别人,呸,没有别人敢对我陈凤娟这样……”

星眸一红,含情脉脉地凝视着他,又低下头去。

郁新仁轻轻嘘了一口气,道:“娟妹,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你知道,山河破碎,孽子心伤,满虏未灭,何以家为?我怎能为了儿女私情,辜负恩师教诲?只好故作不情……”

她点点头,接口道:“这个,我知道,如我不是体会你这点心情的话,还有脸活到现在?”

郁新仁续道:“你知道就好了,等此次大会后再说,我们先回扬州,我会向恩师禀明的。”

她缓缓地点下头,星眸中,有喜悦,有娇羞的光采。

郁新仁仰看了一下天色,道:“我们先到杭州吃午饭,再上船,休息一下,再上岸,赶夜路。”

她喜悦地嗯了一声:“好,都依你,你真会安排,仁哥,我有点像在做梦呢……”

郁新仁笑道:“人生如梦,古往今来皆一梦,不过,我们俩人现在一起,却是真的。”

她笑了:“是真的,仁哥,我们……快点!”

郁新仁笑了一笑:“好大的潮,我们再到江边去好好看一会吧?”

她道:“不!仁哥,明年来好好地看。”

两人四目交投,相视一笑……

在“相国府”的后园里。

一头巨鹰,正停在那个老者的平举左臂上。

巨鹰大口啄食着大块血淋淋的羊肉。

老者由它左翅硬翎下取下一个用丝线紧扎的小布卷子。

他熟练地打开它,鹰目一扫之下,神色立变,几乎把左臂上的巨鹰甩掉。

巨鹰一惊,一声怪叫,振翼而起。

老者才如梦初觉。

刚一招手,口中“吱——”地一声,示意它再下来。

猛听脚步沉重,有人喝道:“老二,上去!”

他回身道:“老大,何事?”

向他走来的是一个紫杉老者,独目削脸,面如枯橘,两太阳穴隆起如鸭蛋,卜卜跳动,衬着另一只只存一个黑洞的瞎眼,雷公嘴,更是狰狞可怖。

他哼声道:“上头叫你,我怎会先知道是什么事?”

向已直上百丈的巨鹰,一瞥独眼,呀了一声:“是大黑回来了,有什么报告?”

鹰目老者把小布条住独目老者面前一递,只说了一声:“很严重!”

便往门内走去。

独目老者接过一看,轻喝道:“该死!这么重大的事,你还不快上报?”

鹰目老者阴声道:“人家死了,干咱们鸟事?”

独目老者快步走向鹰目老者,独目凶光一闪,压低声音道:“老二,我看不简单,上头知道……咳咳!”

鹰目老者一煞秃眉,道:“那两个老秃,把咱们欺侮得好苦,这番回老家去了,对咱们说来应当先喝十斗,是大好事……”

独目老者截口道:“你认为是好事?”

鹰目老者一仰面:“当然!”

独目老者吸了一口气道:“你别糊涂了,还有他们三个在这里,一知道了,麻烦大着哩。”

鹰目老者道:“又不是咱们做的事,咬咱们个鸟?”

独目老者怒声道:“老二,你还是那个毛病,非吃大亏不可……”

声音近于附耳道:“你当知道,‘古班拉’和‘鸠多伊’一向得上头宠信,倚为左右手,常说咱们不如他们,突然双双完蛋,老头子不会起疑吗?”

鹰目老者恨声道:“这两个该死的秃驴,报告上已经说明他二人是死在叛逆之手……”

独目老者截口道:“老头子会相信吗?”

鹰目老者目光飞闪,若有所悟地道:“老大,你是说……”

独目老者一字一顿地道:“十不离九,是老石和老许做的好事!”

鹰目老者干笑道:“不可能!即使老石和老许有此心,却无此力!”

独目老者冷然道:“那么,老二,你认为那班叛贼有此力?”

鹰目老者沉吟道:“这很难说,如以当年论,是两个老秃狠一着,这多年了,谁知道戚长春他们有多大气候了?”

独目老者哼了一声:“你快上去,等下再说!千万小心,他们三个也在!”

说罢,一扭身,自顾走了。

鹰目老者匆匆上楼,一直上了“承恩阁”。

一到阁下,先沉声报告:“奴才霍天恩应召。”

阁中一声道:“可以入见!”

鹰目老者霍天恩神色凝重地登梯入阁。

阁中太师倚上,端坐着那个紫袍老人。

只见他不怒而威,自有一种不可形状的慑人威力。

这时,四个侍女已经不在,只有三个喇嘛站在太师椅后,猫看老鼠似的瞪着霍天恩。

霍天恩真如仆人跪在主人面前,一副诚惶诚恐的奴才相。

半晌,才低头肃声道:“召见奴才,有何恩旨?”

乾隆穿的是便服,没有开口,站在他后面中间的年轻喇嘛声如洪钟:“圣上问你,刚才你在下面,有什么可疑发现?”

霍天恩一惊,背上直冒冷汗恭声应道:“圣上明察,奴才所豢养的黑奴带信回来了。”

膝行移动尺许,双手掉着那个布卷。

乾隆发话了,充满了威严的声音:“要经朕过目,有如此重要?”

左侧的喇嘛已大步上前,伸出巨掌,接过布卷,递给乾隆。

霍天恩叩头有声,道:“是,奴才不敢轻率!”

乾隆亲手拆开布卷,看了一眼,脱口道:“有这种事?”

站在他身后的三个喇嘛,当然不敢随便偷看,闻言都是浓眉一轩。

乾隆重重地哼了一声,右手重重地按在椅扶手的龙爪上,半晌没有动静,只有日近天颜的人,熟知他的习惯者,才知道他在大怒时,才有这种动作,难怪那三个喇嘛也是一惊了。

霍天恩虽心知,伴君如伴虎,对这自负的皇帝老头,喜怒难测之下,也够他提心吊胆的,低着头,双掌已见冷汗。

乾隆一拍扶手,右手甩出那个布卷,喝道:“天恩听旨,你立即和天泽、天德动身,查明此事详细经过回奏,联躬在五天内移驾扬州!”

霍天恩应声叩头:“奴才听到了,奴才一定不负圣意!”

俯身起立,就要退下。

乾隆想了一下,又道:“你听着,此行必须秘密调查,不得有任何疏漏隐瞒!”

霍天恩满头冷汗,颤声道:“奴才不敢,奴才领旨。”

乾隆一挥袖:“快去!”

霍天恩低头退下五步,转身下阁。

乾隆重重地哼了一声:“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能使这自命“英明神武”的天子如此大发雷霆,必是极大的事,使他受到震撼,才会如此。

看了那个丢在阁子角里的布卷一眼,道:“三位国师,你们可以自己看看!”

左首的喇嘛应声走过,单掌一吸,那个布卷就投到他手内。

他看了一下,浓眉倒剔,巨目一张,总算在乾隆面前,不敢失态,一声不响地递给中间的喇嘛。

如果不是在皇上面前的话,三个喇嘛一定会咆哮如雷,怪叫连天。

中立和右首的喇嘛已一同看过了那个布卷,都是目射凶光,神色狞厉。

乾隆头也不回,缓缓地道:“这真是难以置信的事,朕躬亦感意外,三位国师意思如何?”

三个喇嘛几乎同声道:“报复,报复!十倍报复,百倍报复!”

乾隆点头道:“这个当然,二位国师失手黄山,联甚痛惜,叛党如此猖獗,朕心甚为忧虑……”

居中喇嘛沉声道:“圣上万安无忧,老衲等必尽歼这班叛党鼠辈!”

右首的喇嘛接口道:“好教圣上得知,石磊、许汉忠二人只知争功,致使二位师兄失手,让叛党得逞,他二人难逃罪责!”

乾隆点头道:“国师所言甚是,朕已严谕调查,到扬州后,再酌情严处。”

左首喇嘛嘴皮连动,是向中间喇嘛传声。

中立喇嘛浓眉连轩,倏地目射怒芒,转到乾隆面前,单掌当胸,叫道:“老衲有话,请圣上作主。”

乾隆微一欠身道:“国师有话好说,不必拘礼,赐座。”

三个喇嘛同声道:“谢过圣上。”

然后俯身盘膝,坐在锦垫上。

乾隆温言道:“三位国师有话请说。”

要知道,自顺治入关,有清一代,把喇嘛尊为“国师”,不重视君臣之间的礼数,并非自乾隆开始。

三个喇嘛一坐定,仍由中间的白眉喇嘛发话:“对古、鸠二位师兄黄山尽忠之事,老衲等不无所疑,圣上英明,想必已有主张?”

乾隆道:“朕要先听听三位国师高见。”

中间喇嘛沉声道:“以古、鸠二位师兄之能为,是圣上所深知的,老衲等不信会让那班叛逆得手?”

乾隆点头道:“以朕之估计,相反的,成大功者,应是二位国师。”

中间喇嘛道:“正是,圣上既然知道,老衲认为大内总领班石某人与许某人,不但有失责,且有与叛党勾结通谋之可能!”

乾隆默然,右手重重地按在扶手上,又猛拍了一下。

中间坐着的喇嘛又道:“老衲决非猜测之词,老衲断言,如无石、许二人暗中给与叛逆暗算机会,决不致此!”

乾隆怒形于色,他不得不开口了:“三位国师不必再说,朕已派下霍天恩等三人去查,只要有凭据,石、许二人稍有意图不轨,朕必严厉处置!”

中坐喇嘛叫道:“先谢过圣上,老衲敢再说一句:如只凭霍天恩等三人,绝对查不出事实真相……”

乾隆真的动怒了,怒喝道:“却是为何?霍天恩等,安敢背朕之命?他们活得不耐烦了?”

中坐喇嘛缓缓地道:“请圣上息怒,石、许二人一向对老衲等外卑内怨,只知争功,尤其是对古鸠二位师兄一向不服气,圣上想必知道……”

乾隆点头道:“这点,朕亦略有察觉,但争功不算坏事,同是为朕效力,谁有功,谁受赏,朕必公平论赏,这不能作为石、许二臣勾结叛逆之罪证!”

中坐喇嘛续道:“还有一点,石、许二人每每仗恃和相庇护,由和相给与种种大权,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乾隆一听提到和坤,立即神色一变,截口道:“和坤爱卿,忠心耿耿,朕知之甚深,三位国师,联必查明事实,此时不须多所猜疑,免致意外之失……”

他表示不耐烦了。

中坐喇嘛大约已知不宜再多说下去了,住口不语。

左首喇嘛又微动嘴皮,传声给他。

他又叫道:“老衲等只知有圣上,不知有其他,请圣上明察,石、许二人是汉人,连霍天恩等也是汉人!”

乾隆身形一震,反而一笑道:“国师错了,朕如不用汉人,本朝也就不会这样安稳如山了,汉人中,只有少数是叛逆,多数是效忠本朝的……”

站起身来,摆手道:“三位国师,为了二位国师失手黄山,朕心至为不安,子夜潮也不看了,着即传旨驾幸扬州,早早了断此事,朕必使三位国师明白真相,朕躬决无偏袒。”

三个喇嘛,原以为一提到“汉人”,必可攻皇上之心,而生杀人不见血的效果。

不料,大失所望,总算皇上对他三人还算十分优渥,未加叱责,已够他三人哑口无言了。

只好同声道:“是,遵旨。”

一顶绿呢大轿,八个壮汉抬着,出了“相国府”,接着,前有八匹健马,后有十二骑,加上二辆碧油马车,簇拥着绿呢大轿直奔扬州,“相国府”的人,黑压压地跪在大厅至大门口拜送。

如有人看到这个场面,便也可猜到“相国府”到了什么“贵客”啦。

早有三骑黑马,先驰出“相国府”去了。

马上三个黑色长衫老者,都是一式压到眉毛的遮阳风帽,纵辔加鞭,驰向杭州,再折向“于潜”,直穿“天目”而去。

他们当然是霍天恩和乾隆口中的“天泽”、“天德”了。

天泽姓曾,天德姓纪。

他们的真正名字,是曾震天、霍天平、纪啸天。

也即昔年黑道中有名的“四大天王”中的老大、老二、老三。

老四“南天王”傅惊天不知下落。

他三人,乃乾隆特选的“锦衣禁卫”三十六人的统领。

他们每人手下有十二个下属。

他三人因平时专司禁宫护卫之责,除了满族八旗共选出的“无敌铁卫”三十六人是由“三勇士”统率外,就要算他三人是日夜伴君王的红人。

由于深得圣眷,日近天颜,夜宿禁宫,才得乾隆赐名,成了“天泽”、“天恩”、“天德”。

以乾隆之多疑,满族亲王们的忌刻,岂能容忍他们汉人独邀天眷?

反正对他们三人也是利用而已,豢养的守门狗,真正的心腹,该是“无敌铁卫”和“三勇士”,那才是真正的内苑贴身死党,却是由福康安带在身边,不知留在北京,抑是到了别处?现在不在乾隆身边。

曾天泽因昔年一只左眼伤在戚长春的一指之下,对“丹心八友”有切骨深仇,才甘作鹰犬,因在白天,他为了掩饰,还在左眼上斜斜地扎了一块黑布,连左耳也包住了。

前面就是“独松关”。

老大曾天泽发话了:“老二,我想了半天,我们这一趟差事,是注定吃力不讨好,走亥字运,说不定会栽在这件事儿上!”

霍天恩鹰目一闪,反问道:“老大根据哪方面?”

曾天泽仰面道:“消息是由老石和老许一同具名的,发自黄山,只简单的报告古、鸠二人死于叛党之手,详情不明,连‘黄龙’、‘震山’、‘法海’等贼秃也没消息,此中就大有文章了。”

闷着头的纪天德哼声道:“咱们也想过,咱们是夹在缝里,两边不讨好,可能第二次报告会有详细经过?”

曾天泽苦笑着,好难看,哑然道:“但愿如此,以愚兄之判断,‘黄龙’等剩下的贼秃,只要没有死光,必然会向老头子打密报,好戏刚开场哩,我们还可见机行事,只是,我怕的是老石和老许来个灭口,弄得此次到黄山的贼秃悉数回老家去了,我们就惨了!”

霍天恩道:“如以老石和老许的素行心性而说,若是他们中任何一人牵涉在内,那班贼秃是活该归位的。”

曾天泽道:“天下事,很难说,我们一动身,相信那三个贼秃一定会向老头子乱咬人,一定不相信我们三人能据实查出全部真相。”

纪天德道:“如确实证明是老石和老许牵涉在内的话,咱们怎么办?”

霍天恩鹰目一闪,道:“论交情,咱们应站在老石和老许这一边,论利害关系,只有据实上报,咱们绝对要先立于不败之地,此时言之过早,不必担心!”

曾天泽独目一瞪,哼哼道:“老二,你是故作糊涂,还是别有打算?”

霍天恩道:“老大,你这是什么意思?”

曾天泽厉声道:“老二,你明白,我们和姓戚的那班人是死对头是不?”

霍天恩道:“这何须说?”

曾天泽道:“好,既然我们和姓戚的是誓不两立,江湖上已无我们容身之地了,非依靠老头子不可,不止为了下半生的快活,也是为我们的利益打算。”

霍天恩道:“老大,咱们又没有反对老头子的意思。”

曾天泽独目一瞪道:“胡说!你想到哪里去了?我们既然蛇钻竹筒,走这条路,就必须全力为本身利益打算,一个原则,就是不让老头子对我们三人有任何不怕快,能得到他的宠信不变,我们才算赢了!”

霍天恩道:“这何须多说?咱们尽力去做就是。”

曾天泽道:“可是,我们这一趟,可能碰到绊脚石,一被绊倒,就爬不起来。”

霍、纪二人同时一震,讶然道:“老大,有这么严重?”

曾天泽哼道:“我们处于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要讨好老头子,做到竭尽忠诚,而又势必得罪石、许二人,反之,又必使那些番秃怀恨,何况我们可能又要和戚长春他们面对面?不论哪一方面,我们都是一点错不得,一错就完了!”

霍、纪二人大约也已觉得真正棘手,都蹙了眉。

曾天泽道:“老三,你刚才既知我们已处身夹缝里,你有什么见解?”

纪天德干笑道:“咱们可没老大想得那么多,又那么周详,我只觉得不妨看事行事,如是对石、许二人不利的,咱们就打落水狗,有利的,就站在一边,让那些番儿和石、许二人去硬碰,咱们落得坐山观虎斗……”

曾天泽脱口大笑道:“对!如能得手,做他们做不到的事,以后就是我们三兄弟的出头日子了!”

霍天恩点头道:“老大说的是,刚才咱忘了交代‘大黑’,要他和‘二金’注意他们的动静方向,比咱们三个人方便多了。”

曾天泽道:“畜生到底不能同人比,何况是石、许二人,畜生只有被他们利用,你不该借给他们,以后少做这种利人损己的傻事。”

霍天恩恨声道:“姓石的再三说好话,称兄道弟的,‘黄龙’贼秃又说可以利用它们传递消息,可以及时把捷报送到老头子面前,咱能不借吗?”

曾天泽道:“上一次当,学一次乖,是说以后,你得多注意这类事。”

霍天恩与纪天德,纵马山径,夜色已深,准备在“独松关”过夜。

数图图档,,

热门推荐
  • 移魂怪物
  • 神女传奇
  • 江湖闲话
  • 天下无敌
  • 规律
  • 七种武器

    七种武器

    七个不平凡的人。七种不可思议的武器。七段完全独立的故事。长生剑第一章 风云客栈第二章 天上白玉京第三章 杀人金环第四章 长夜未尽第五章 僵尸第六章 好亮的刀第七章 卫天鹰的阴影第八章 第一种武器孔雀翎第一章 五刺客第二章 浪子泪第三章 双双第四章 命运第五章 故人情重第六章 不是结局碧玉刀第一章 江湖少年春衫薄第二章 顾道人第三章 血酒第四章 月夜钓青龙第五章 天公作美第六章 诚实多情环第一章 多情自古空余恨第二章 暴雨荒冢第三章 杀人的人第四章 盘问第五章 密谋第六章 密室秘谈第七章 暗杀第八章 厮杀第九章 仇恨离别钩代序 — 不唱悲歌楔子第一部 离别不爱名马非英雄一身是胆暴风雨的前夕鲜红的指甲九百石大米黯然销魂处第二部 钩黎明前后天意如刀侯门深似海霸王枪第一章 落日照大旗第二章 拳头对拳头第三章 饿虎岗第四章 王大小姐第五章 奇变第六章 六封信的秘密第七章 这一条路第八章 天才凶手第九章 百里长青第十章 解不开的结第十一章 魔索第十二章 大宝塔第十三章 断塔断魂第十四章 魂飞天外拳头第一章 愤怒的小马第二章 三个皮匠第三章 初遇狼人第四章 战狼第五章 夜战第六章 恶战第七章 疑云第八章 迷失第九章 太阳湖第十章 狼山之王第十一章 别无去路第十二章 杀人者死第十三章 轿中人的秘密第十四章 尾声
  • 逍行纪

    逍行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总有一些事情让人记住,总有一些事情让人忘记。那些忘记的,随风飘散。那些记住的,就此成为执念。所以,哪怕在佛前叩首万...
  • 鬼堡
  • 圣剑飞霜
  • 血洒黄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