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700000001

第一章 收门徒巨眼识孝子 染沉疴往事告儿曹

在浙江仙居县,括苍山阴,永安溪畔,有一个小小的村子,三面靠山,一面临水,风景优美异常。

全村不过一百多户人家,完全姓孔,本是孔圣南宗一支,数百年前避乱流落在此,定居下来的,所以村子也就叫做孔家村。

唯一的例外,只有村南头有几间茅屋,里面住着一位教蒙馆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姓诸,名公弼,村人只知道他是诸暨县人,并不详细他的身世。

诸公弼来到孔家村时,只带来了一女一子,别无他人,女儿名叫天香,才三四岁左右,子名天寿,尚在襁褓之中。

诸公弼在孔家村一住十几年,便以教蒙馆为生,生活非常清苦,但村人并没有因为他不姓孔,便把他当做外人看待,孩子送到他馆里上学,除了送他束修之外,逢时过节,也都例有厚赠。

这是因为诸公弼不只是人缘好,而且会行医看病的缘故,所以诸公弼也慢慢的过得好了起来。

这时诸公弼已有六十开外年纪,天寿也有了十一二岁,天香年方及笄,更是出落得清丽绝俗,恰似一枝空谷幽兰一般。

馆中经常也不过二三十个顽童,孔家村虽说是孔圣之后,但务农已久,早无人以功名科举为念,送孩子上学的目的,不过是要孩子识几个字,能在黄历上看看“诸事不宜”,贴春联时不至于把字贴倒,也就算了,所以诸公弼并不见忙。

这一天下午,诸公弼正在替蒙童批仿,突然听到门外群儿号哭惊叫,中间又夹着诸天寿的喝骂声,诸公弼不知伺事,不放心诸天寿,便放下朱笔。

步出馆门一看,只见诸天寿正追打着七八个从馆中偷跑出来玩耍的顽童,别看诸天寿的年纪,比有几个顽童还小,但却生龙活虎地挥着两个小拳头,健步如飞地追得那些顽童,走投无路,身旁还有一个孩子赶着劝他,但哪里能劝得住他。

诸公弼见了既点头又摇头,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连忙上前喝住。

诸天寿听到父亲的声音,方才住手,那些被打的顽童,看到先生来了,便一涌走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诉说诸天寿打了他们。

诸公弼一看那些顽童,一个个被打得头青眼肿,心中有气,把脸色一沉,对诸天寿喝道:“你这是做什么?为什么把他们打成这样?”

诸天寿仍自余怒未息,笔挺挺的站在当地,红着脖子,理直气壮的说道:“他们坏透了,说广生哥给不起钱,来听白书,还七八个人欺负广生哥一个人,广生哥明明打得过他们,却终始不肯动手,我实在看不过去,不打他们还打谁呢?”

说着一拉身旁那孩子的衣服给诸公弼看,嘴里说道:“父亲请看,他们把广生哥的衣服都扯破了。”

诸公弼看那孩子,不过十三四岁,生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大大的眼睛,端正的鼻子,两条长眉,斜飞入鬓,相貌长得非常端庄英武,尤其是那一身温厚的气质,愈加少有,竟使诸公弼越看越爱起来。

再仔细一看,又认出正是常到馆前,站在门外的那个拾草的孩子,便和颜悦色地问他道:“你的衣服是他们撕破的吗?”

那孩子毕恭毕敬的答道:“衣服虽是他们无意撕破,但却是本来就已陈旧,所以不能责怪他们,还请先生原谅他们才好。”

诸公弼见那孩子彬彬有礼,出语和顺,而且能原谅别人,不觉大奇。连连点头之后,转身问那些顽童道:“你们为什么要撕破他的衣服?”

那些顽童吓得膛目结舌,谁也不敢开口。

反是那孩子开口说道:“请先生原谅他们这一次吧,现在天气已经不早,我也要向先生告辞回家了。”

诸公弼伸手一拦说道:“你且等一等,我还有话问你。”说着对那些顽童喝道:“今天我看在他的份上,饶恕你们一次,下次如敢再跟他刁难,定罚不赦,现在天已不早,我这里提前下学,你们回去好好休息,不可闹事。”

那些顽童见先生提前下学,高兴得连疼痛都忘了,欢天喜地,收拾书包,一轰而散。

诸公弼把那孩子和诸天寿带回屋内,命那孩子就坐。

那孩子垂手答道:“先生在上,不敢就坐。”

诸公弼愈奇,便道:“坐下才好说话。”

那孩子这才告罪,端然坐下。

诸公弼问他是谁?那孩子说是姓孔,名叫广生。

诸公弼问他今年多大年纪?家住何处?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孔广生答道:“今年一十四岁,家住村外接天峰下,奉寡母以居,另外并无别人。”

诸公弼见他生得魁梧,想起诸天寿说他“明明打得过那些顽童,却不肯动手”的话来,便问他道:“他们欺负你,你为什么不还手呢?”

孔广生答道:“家母时常告诫,说我膂力太大,不能和人动手,以免不慎伤人,我也觉得伤人不是好事,何况他们不过是爱和我玩,并非真的要欺负我,我又何必与他们当真呢?”

孔广生此语一出,直把个诸公弼听得从心底里爱了起来,不由心中一动,想了半歇,面露笑容,便有心试一试他的资质,看到底如何?

想着便伸出一手,遥遥对孔广生一推,只见孔广生微微晃一晃,便又稳定身形,仍旧坐在那儿,动也没动。

诸公弼不由大喜,心想:“我这一掌之力,虽说只用了三成,但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竞能承受得住,这样夭赋好的资质,哪里寻找得到?现在竟被我于无意中得之,莫非是老天有意不欲使我这一身武功绝学失传吗?我本来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肯使他们知道我有这一身武功,不愿意传授给他们,但这孩子一来,我却又不能自已了,天既以这孩子予我,逆天不祥,当然用不着再迟疑了。”

主意既定,便又问孔广生说道:“你既然喜爱读书,为什么不来我这里上学呢?”

孔广生回道:“家贫无力具备束修,奉敬先生,故不能前来上学,但又念念不能自已,因此才每日前来窥听,还请先生原谅,不要见责才好。”

诸公弼笑道:“读书明理,本是好事,我怎会怪你?现在这样好了,我许你免费入学,你肯来吗?”

孔广生听了,笑上眉梢,说道:“是真的吗?”

诸公弼道:“当然是真的,我虽仗此糊口,但还不至于多你一人,你从明天开始,便来入学好了。”

孔广生想了一想,才道:“这事尚未敢自专,还得回家禀明家母,再做决定。”

诸公弼听了,叹息不已,便和孔广生约定,明日听他的回信。

诸天寿在一旁已忍不住高兴得跳起身来,拉住孔广生说道:“广生哥!你一定要来,来了我便和你做一起念书,做一起写字,也做一起玩,如果他们再敢欺负你,我便还像今天一样的揍他们,你放心好了,不必再怕他们,什么都有我呐,你回去要好好的求你母亲别让我作急才好。”

孔广生道:“我相信家母一定会答应我的,不过我却不喜欢你动手打人,如果你还想打人,那我便不敢来了。”

诸天寿听了,连忙说道:“你要来,你一定要来,我听你的话,再不打人就是,只要你来了,便是他们动手打我,我也绝不还手好不好?”

诸公弼在旁看到,便越发的觉得绝不能轻易放过这样的好弟子,因此在孔广生临走之前,又叮咛再三。

第二天,孔广生果然来到,对诸公弼说道:“昨天学生回家,把先生的美意禀明家母,家母非常高兴.也非常感激,叫我今天来请先生到舍下去用饭,明日学生便来上学。”

诸公弼一想说道:“你的家境不丰,又何必破费客气,免了也罢。”

孔广生道:“家母说过,学生虽因家贫不能具奉束修,但礼不可废,何况明为请先生吃饭,也不过是些蔬藜茅藿之类的野菜,并无甘脂供奉先生,所以并无花费,如果先生不肯赐光,家母便不敢允许学生前来上学了。”

诸公弼听了,这才答应,也未换衣,只加上了一件马褂,便和孔广生来到接天峰下。

孔广生高喊了一声:“娘!先生来了。”

孔母便从屋里迎了出来,虽然荆钗布裙,却是衣履整洁,年纪看样子也不过五十上下,只是面色黄瘦,略带病容,见到诸公弼,福了一福,道声:“先生辛苦,屈驾光临,实不应当。”说着便把诸公弼向屋里让。

诸公弼逊谢了两句,便跟着走进屋内落坐,四面一看,破屋两椽,除了几张木造粗陋的桌凳而外,竟是家徒四壁,显见非常贫苦,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条不紊。

心想:“只有这样家庭,才能生出这样的子弟,惟有这样的好母亲,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好儿子,信乎不谬。”

再看孔广生,已牵着孔母的手说道:“娘!你累坏了吧!脸色又变成这么黄了。”

孔母笑道:“哪里会有这样的事呢?你在这儿好好的陪着先生,我还要去做饭呐。”

孔广生哪里肯依,说道:“你该休息了,我去做饭,还是你陪着先生好了。”说着也不由孔母分说,便把孔母扶到凳子上坐下,自己走到厨房里去。

诸公弼见了,格外的对这母子二人敬重起来,便和孔母谈起家常。

孔母垂流泪道:“先夫不幸早逝,只留下母子二人苦度光阴,蒙先生对小儿不弃,有意成全,真不知如何报答先生才好。”

诸公弼听了心里也是难过,说道:“令郎资赋过人,天性敦厚,正是人中鸾凤,公弼何德何能,乃能收归门下,这正是公弼之福,公弼自当竭尽所能,使令郎有所成就,但公弼山野之人,故公弼所说成就,并非指功名利禄而言,还请原谅才好。”

孔母谢过,又郑重拜托了一番,二人谈得投机,不久之后,俗套全除,诸公弼知道孔母有病,便答应为她治病,并知道孔广生每日要为孔母烧煮,便又规定孔广生半天入塾,半天在家,书籍文具,概由诸公弼负责供给,孔母也不再客气推辞、谢过便算。

一会儿,孔广生便把饭开出,除了一壶酒,和两个鸡蛋而外,就只有青菜豆腐,野藿生藜而已。但诸公弼却吃得津津有味,非常高兴。

从此以后,孔广生便开始入塾读书,一幌又是一个多月,诸公弼暗察孔广生,不独天赋聪明,进步神速,而且非常勤恳,每天把塾中打扫得纤尘不染,并且时常带些野菜来孝敬诸公弼,诸公弼便也不时的分些柴米之类,叫孔广生带回家去。

这时已决心要传授武功给孔广生,便又亲自去了接天峰一趟,向孔母言明,为便利指点起见,想请孔母搬去塾中同住。

孔母想了一想,这才说道:“先生盛意,本不应却,而先生德高望重,更不必作无聊顾虑,但孀居之人,到底不便,万一人言啧啧,有累先生情操,倒反两下都不见好,还是由广儿趋前受教为是。”

诸公弼听了,也有道理,便不再勉强,从此又替孔广生和诸天寿定下功课,白昼习文,天明前习武,连天香都一起传授。

这三人资质本高,所以领悟力非常之强,尤其是孔广牛,半年之内,内功根基已经扎稳,所差的,只是火候而已。

诸公弼又教他们习拳习剑,并练习轻功,从”踏雪无痕”到“登萍渡水”,更进一步,便练起“踏空履虚”的功夫。

三人也莫不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进步非常神速,诸公弼看了,自是欢喜,便越发的精心指点,倾囊相授。

但诸公弼总不放心诸天寿的脾气,怕他将来流入江湖,惹出无限恩怨,因此时加告诫。

所幸诸天寿有孔广生在旁,他对孔广生百依百顺,因此脾气竟改好了很多。

诸公弼又命他二人结为兄弟,二人便越发的亲热起来,一过又是半年多。

这一天,诸公弼带着诸天寿和诸天香练功,孔广生却没有来,一直等到鸡声四彻,旭日东升,仍未见孔广生来到。

诸公弼以为孔广生临时有事,也未注意,谁知一连三日,孔广生始终没来上学,诸公弼这才作急起来。

心想:“即就是有事,也不会一连三日不来,并且都不来关照一声,以孔氏母子做人来说,绝无此理,那么便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想到这里,便格外的不安心起来。

诸公弼本想亲自去看一趟,但又刚好脚上湿气发作,不良于行,想之再三,只好对诸天寿说道:“你广生哥已三日未来,我甚放心不下,你赶快去替我探看一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速去速回,说与我知。”

诸天寿和孔广生已成了不能一日或离之势,所以也正在非常焦急,听父亲这一说,当然就立刻起身,向接天峰急急赶去。

孔家村至接天峰下,不过三五里遥,诸天寿放开脚步,转瞬便到,远远的便大声喊道:“广生哥!你为什么三天没去上学,把我们都急坏了,我父亲叫我来看看你。”

说着几个纵跳,便到门前,只见孔广生面带愁容,一身憔悴地走了出来,见着诸天寿便叫他小声说话,说是:“别惊醒了我母亲。”

诸天寿不知所以,问道:“伯母她怎么啦?”

孔广生紧蹙双眉,凄然说道:“家母旧疾又作,已经有三天了。”言毕热泪满眶,莹莹欲滴。

这时,孔母在屋里轻咳一声,孔广生连忙舍了诸天寿,跑了进去。

诸天寿跟进去一看,孔母卧在床上,问孔广生道:“是谁来了?”

诸天寿上前一步说道:“伯母!是小侄奉家父之命,来看你了。”

孔母道:“又麻烦你来走一趟,我不要紧,回去替我向令尊道谢。”话未说完,已咳得面红耳赤,喘做一堆。

孔广生连忙抱住孔母,替孔母轻轻揉胸,急着说道:“娘!您不要开口说话,您看,又咳成这样了,天寿弟不是外人,不会见怪我们的。”说着向诸天寿示意,要他快走。

诸天寿会意,也不再留,只低低的对广生说了一句:“你不要作急,我回去让父亲来替伯母看病。”说完便转身飞奔回家。

诸公弼听说,便带着药箱赶到接天峰下,孔广生接住,诸公弼把孔母一看,脸色潮红,便自吃惊,再一切脉,寸关尺都乱了位置,细如悬丝,心下有数,但不敢说出口来,只低着头沉吟不语。

孔广生在一旁已迫不及待的问道:“师父!家母的病不要紧吧?这次象咳得比以前更厉害了。”

诸公弼眼看着孔广生,想了一想,才转出笑脸,对他说道:“你放心好了,令堂目前还不要紧,我会尽我之力,来替她医治的。”

孔广生焦急之中,也没听出诸公弼言外之音,只听到了“放心”,“不要紧”几个字,他相信诸公弼不会骗他,这才心下一宽,对诸公弼说道:“那么我便在家里照应几天,等家母痊愈了,再去上学好不好?”

诸公弼心下酸楚,口中答应,不再说话。

孔母虽说病倒在床,但心下非常清楚,看了诸公弼两眼,转头对孔广生说道:“你去山上竹园里,拔点竹笋,留师父在这里吃饭。”

诸公弼正要拦阻,孔母以目示意,诸公弼明白她的意思,也便看着孔广生出门而去,没再拦阻。

孔母停了一停,非常微弱的说道:“广儿走远了。”

诸公弼就着窗口一看,点了点头。

孔母又等一阵咳嗽过去,这才说道:“师父!妇人便把广儿拜托你了。”

诸公弼正容答道:“你请放心,公弼自当尽力,视他如子。”

孔母沉吟了一下,流下两行热泪,凄然说道:“广儿能得师父这样厚爱,是他的福份,妇人本可放心,撒手不管,只是寒门人丁衰薄,仗他延宗,改姓之后,妇人将如何对他父亲交代于地下呢?”

诸公弼连忙说道:“请别误会,公弼虽深爱令郎,但绝不敢如此欺心,何况公弼已有子女各一,小女亦已及笄,长于令郎一岁,倘蒙不弃的话……”说到这儿,略停了停,才接着说道:“不过这件事还得在三年之后才能成为事实,暂且留待将来再谈吧,公弼言出算数,你请放心。”

孔母这才展开眉头,露出一丝笑容,说道:“那么我叫广儿等这里事了,便搬到师父家去同住吧。”

诸公弼点头答应,说道:“理应如此,只是其他的话,可以暂时不要对他言明,他年纪还小,学业要紧,听了之后,难免分心,反倒不好,不过一切都有公弼做主,你不必再事顾虑,安心养病才好。”

孔母微笑说道:“我都知道,病已深入膏肓,就是这几天之内的事了,身后家徒四壁……”

诸公弼不等孔母说完,便接口说道:“这一点你也可以放心,都有公弼负责,绝不叫令郎为难。”

孔母说道:“妇人也知道非仰仗师父不可,大德不言谢,一切都要烦劳师父了。”

二人说到这儿,孔广生已抱着竹笋和野菜回来,便都截住不语。

三五天后,孔母便溘然长逝,直把个孔广生哭得惊天动地,骨立神销。

所幸孔母的衣棺衾椁,已由诸公弼暗暗置备停当,孔广生亲视含殓,遵礼成服,一切顺利。

停灵七天之后,诸公弼做主落葬,孔广生在墓旁筑了一间小小的茅篷住下。

诸公弼怕孔广生悲痛过度,又派诸天寿来做陪伴,连每日三餐,也叫诸天香做好与他们送去,孔广生固辞不获,也便领受。

终七之日,诸公弼备办了祭礼,来到孔母墓前,对孔广生说道:“今天你可向你母祭奠一番,叩别之后,便跟我回去吧。”

孔广生哪肯答应,垂泪说道:“师父深情,弟子心领,但三年庐墓,乃人事我亲之道,所以弟子实在不能如命,还请师父见恕。”

诸公弼道:“你的话虽然不错,但这样做却是出于你母之遗命呀!”

孔广生道:“母命虽不敢违,然弟子那能忍心遽离母亲而他去呢?”说罢大哭不止。

诸公弼劝了半天,孔广生还是不肯答应。诸公弼无可奈何,只好说道:“倘你一定不肯随我回去,那我便移家来此就你好了。”

孔广生听诸公弼说这话,心下非常为难。

诸天寿已急不可待的在一旁说道:“广生哥!你就听我父亲的话,跟我们回去吧,好在两地相距不远,你若想念伯母,我以后每天陪你来一趟如何?”

说完也不等孔广生开口,已动手三拉两扯,把那间小茅篷拆得干干净净。

孔广生不胜其情,这才在孔母墓前,跪倒大哭一场,然后收拾,随同诸公弼回去,从此便住在诸公弼的家里,和诸天寿二人更是形影不离。

诸天香对孔广生也非常之好,把孔广生当做亲弟弟一样看待,孔广生的衣服鞋袜,浆洗缝连,都由她一手包办,孔广生也和诸天寿一样的叫她姊姊,所以孔广生毫无寄居人家之感,过得非常温暖亲切。

一晃又是二年,这二年之中,诸公弼除了每年带着他们三人,去诸暨春秋祭扫而外,便埋首孔家村中精心传授他们的武艺,因此孔广生和诸天寿已尽得诸公弼的绝学真传,连诸天香都成了个中好手,一身轻功,直欲驾临孔广生与诸天寿二人之上。

但诸公弼却严辞厉色的一再告诫,不准他们在人前显露丝毫,所以这一家四口,虽都具有绝学武功,但孔家村中,并无一人得知。

这时诸天香已是芳龄二九,正如三春桃李,多情时节,和孔广生长日相处,便不由得对这位小一岁的师弟发出了情愫,问暖嘘寒,备极用心,甚至有时候比对待诸天寿还要关切,引得诸天寿非常之不服气。

但诸天香和孔广生都是一片纯洁,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来,可是诸公弼看在眼里,已自明白,心中暗喜,只因为孔广生孝服未满,所以仍未把此事提出,免得他们二人不好意思。

这一天,正是三伏盛暑,流火烁金,孔广生和诸天寿二人打从外面回来,满身是汗。

诸天香为他们舀水洗过脸,对诸天寿说道:“弟弟!茶壶里我替你留着凉茶,你自己去倒着喝吧。”

说完话看着诸天寿转身倒茶去时,一牵孔广生的衣袖,做了个眼色,要孔广生跟着她去。

孔广生不知何事,便跟着诸天香来到厨房,问道:“姊姊!你叫我来,有什么事吗?”

诸天香嫣然一笑,且不开口,从大水缸里取出一碗蜜露来,递在孔广生手中,说道:“你喝了吧,看好是不好?”

孔广生接过一尝,香甜可口,满颊芬芳,且其凉震齿,暑意全消,不由得极口赞道:“美极了,真美极了,姊姊!这是那儿来的,是你调制的吗?”

诸天香点点头道:“你觉得好,过一天我再做给你吃。”说着咬住嘴唇,微微含笑。

孔广生说了一声“好”,端着碗转身就走。

诸天香一把拉住,说道:“你哪儿去,就只剩下这一碗,你就在这儿喝了吧,要是被天寿看到了,你又吃不成了。”

诸天香语声未歇,门外已跳进一个人来,说道:“不行,有什么好东西,应该大家吃,为什么要瞒着我!”说着已从孔广生手中把碗夺去,孔广生和诸天香一看,不是诸天寿,还是哪个?

诸天寿一看碗中的蜜露,接着说道:“好哇!有这么好的东西,还想瞒着不给我吃,我今儿便非吃不可。”说着把碗送到嘴边便喝。

诸天香一急,又从诸天寿手中把碗夺去说道:“也没见过你这种馋痨鬼似的人,见了什么都要吃,这是刚才人家给爹送来两瓶蜂蜜,叫我调一碗给他尝尝,就多了这一点,偏叫你看到了,又要来抢,这么大的人了,也不害臊,真的要吃的话,不会告诉我,过一天等我高兴的时候,多调制一点尽你吃个够,还不行吗?”

诸天寿哪里肯依,就又说道:“你说我不害臊,我且问你,为什么这一碗蜜露便应该广生哥吃,而我不该吃?为什么广生哥便能吃蜜露,而我就只配喝凉茶?为什么我们两个都是你的弟弟,而你只和他好,不对我好,要这么偏心呢?你说!你倒是说出个道理来我听听。”

诸天寿这一催问,诸天香哪里回答得出。

孔广生见他们姊弟二人闹着,也不开口,只微微含笑,站在一边。

就在这时,诸公弼已走了进来说道:“说给我听听吧,让我来评评理,是谁和谁好?谁和谁不好呢?”

诸天寿一指孔广生和诸天香说道:“是他们两个……”

诸公弼不等诸天寿说完,看了诸天香和孔广生一眼,轻抚诸天寿的头说道:“是他们两个?傻孩子,你怎么能老是夹在他们两个中间呢?”

孔广生和诸天香二人,情窦早开,不过因为天性纯洁自己并未发觉,现在听到诸公弼这两句话,心中同时一震,窍灵立被拨开,即刻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来,两人不由得相顾一视,目光才接,又闪电般的同时把头转开。

诸公弼便格外的大笑起来。

诸天香哪还站得住脚,红生两颊,撒娇似的喊声“爹”,说一句:“我不来了!”便一转身,甩着一条乌光漆黑似的长辫子,逃也似的奔出屋外,连蜜露也顾不得了。

孔广生也觉得很难为情。

但二人灵犀一点,从此互通,只是在形迹上,倒反而比过去拘谨起来。

当年冬天,诸公弼深夜冒雪出门,去替人治病备受风寒,当时仗着体质好,也未曾注意,寒凝五内,没有几天,便发作开来,诸公弼仍未介意,便自己抓了药,煎好服下。

俗语说得好:“自病不能自医”,诸公弼大意之下,竟使自己吃错了药,靠近七十年岁人,哪里还经受得起,第二天便卧床不起。

这一来可把孔广生和诸天寿诸天香三个忙坏了,昼夜衣不解带,侍奉汤药,但仍无济于事,诸公弼的病,仍然一天比一天严重起来。

他三人概得诸公弼真传,当然也懂得医道,会诊之后,用尽方法,依旧是一筹莫展,转眼又过新年,这年固然没能过好,而诸公弼的病,也日趋恶化,连诸公弼自己都知道必定不起了。

这一天,便把他们三人唤到床前,勉强坐起,对他们说道:“你们虽未授室成家,但也都不小了,所以我死之后,已可放心得下。”

诸公弼一语未了,诸天香姊弟已泪流满面,齐声哭着说道:“爹!你不要说这种话,我们不要你死,你是会好起来的,爹!我们要你活着,我们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孔广生更是涕泪滂沱,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诸公弼笑道:“痴儿女,偌大年纪,还不懂事吗?人生上寿百年,谁能无死?大限来时,谁也不能躲过,死既然是必须经过的一条路,则死又有什么可悲呢?何况‘世无不散之筵席’,到头来终就要分别的,别哭了吧,听我说话。”

他三人哪里忍耐得住,反倒放声大恸起来。

诸公弼看了,不禁愁眉,猛然一声大喝道:“我的时间,所剩无多,难道你们还不能让我安心地向你们交代几句吗?这样哭哭啼啼,徒作小儿女之态,不独于事无补,更会扰乱我心,这难道就是你们对我的孝顺吗?”

三人听了,不敢再哭,好半晌之后,方才强行忍住,勉收悲声。

诸公弼也停了半天,这才擦去眼泪说道:“广生从我,三四年于兹,大概只知道我原籍诸暨,其他一概不得而知吧?”

孔广生点头答是。

诸公弼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也难怪,别说是你了,便连天香天寿,也是一无所知呐。”

说到这儿,想了一想然后才继续说道:“我之所以移居来此,本为逃世,想让自己与草木同朽,不再提起那段荒唐伤心的往事,所以一直没有与你们言讲,可是时至今日,死期将至,又觉得不把从前的罪过弥补过来,便不能心安,但是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所以这才决定告诉你们知道,要你们来替我了却心愿,你们能答应我吗?”

诸天寿含悲应是,孔广生道:“师父视弟子如子,恩重如山,弟子虽粉身碎骨,亦难图报于万一,师父有命,只管吩咐,弟子虽赴汤蹈火,也一定要完成师父的心愿。”

诸公弼点头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

诸天香奉上一杯茶,诸公弼喝过,又继续说道:“你们以为我是个什么人呢?今年我已六十有七了,须知三十年前,我正是一个不为人齿的败家之子,诸氏门中的一个大罪人呐。”

三人听了,同吃一惊,面面相觑,不解所谓。

诸公弼已接着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诸公弼出身诸暨世家,父亲为人方正,服官数十年,积下了不少官囊,告老之后,便被诸家族人,公推为族长,掌管着一族中的公产,膝下就只生了诸公弼一个,因此不免稍嫌溺爱了一点。

诸公弼自小读书,颇受太史公之影响,倾慕朱家郭解之为人,十五六岁上,便决心弃文习武,说是:“人生于世,当纵览山川形势,为生民解疾苦,焉能自暴自弃,终身局促于笔砚之间哉,官场如戏,更不足取。”

诸父心下虽然不愿意,但也拿他无法可想。

诸家本是书香门弟,对江湖武林,毫无往来,所以诸公弼虽然有心学武,不惜重金礼聘,又怎能拜到明师,那些毛遂自荐的,嘴里说得好听,其实哪有真才实学,不过是在江湖上混饭吃的朋友。

诸公弼就跟着他们学了一些花拳绣腿,还亏得他天赋好,肯用功,所以倒也被他练得能够纵跳八尺,横飞一丈,颇为津津自许。

诸公弼日常无事,又听他们吹些什么“金钟罩”、“铁布衫”、“童子功”什么的,说是要练这些功夫,便非童身不可。

诸公弼听得心神向往,哪管真假,便又决心不肯结婚起来。

诸父诸母已是五十开来的人,抱孙心切,但诸公弼哪里肯应,一拖再拖,诸公诸母忍无可忍,便和诸公弼硬生生的吵了几次,诸公弼无可奈何,这才勉强答应,结婚的那年,已是二十二岁了。

新娘也是个大家小姐,生性贤淑,品貌端庄,但诸公弼结婚是出于万不得已,一心仍在童子功上,哪里肯和她真正的实行周公之礼,一连三年,新娘犹未作茧,诸父母便不由得又怪罪起新娘来,日常絮絮滔滔,刺刺不休。

新娘无奈,才隐约把诸公弼不和她同房的事,告诉了婆婆,诸父诸母,因此又和诸公弼不断争吵,但天下事可强迫得来,这件事却是别人做不得主的,所以诸父诸母,也自无法,气在心头,不上三年,诸父便一病去世。

同类推荐
  • 痴人迷剑
  • 屠龙刀
  • 强龙过江
  • 天下群英
  •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

    熊沐《巴山夜雨》作者: 熊沐 类别:武侠全集 状态:已完结卓书公子与唐思思的河边裎舞,使两人再无世俗挂牵,从此一心寻爱,死亦无憾。耶律重恩成了放荡的赫叶雅的观客,而成了一个痴呆坐椅上的废人。耶律苦奴成了情奴,段謇也因情而变。世事无情,天下多欲。情冷情热的阎可怜也就是活佛阎惜情,一时美女也是毒蛇。唐逸有爱亦有恨,当最后面对至爱时,是生是死,孰能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