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200000007

谈《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雕》之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小说巨匠的地位。这是一部结构完整得天衣无缝的小说,是金庸成熟的象征。

《射雕》是金庸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绝对毋庸置疑的。

在《射雕》中,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揉合,又有了新的发展。虚构人物不再担任小角色,而是可以和历史人物分庭抗礼了。郭靖自小就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后来更曾统率蒙古大军西征。

从此开始,金庸笔下对创作人物的处置,更加随心所欲,有时甚至可以凌驾于历史人物之上了。

这样的安排,足以证明金庸对他所写的小说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心得。

读者当可以发现,在历史和创作的揉合之中,是极度的水乳交融,不着痕迹的。

也有人认为金庸的这样写法,会有误导读者错误认识历史之可能。这种说法,当然不值一笑,也不值一驳。持这种想法的人,只怕要比一座高楼之下张上安全网,以防有人跳楼。

《射雕》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创造。《射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平铺直叙的,所有精彩的部分,全来自所创造出来的、活龙活现、无时无刻不在读者眼前跳跃的人物。金庸写人物,成功始自《射雕》,而在《射雕》之后,更趋成熟。

《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比较“浅”的一部作品,流传最广,最易为读者接受,也在于这一点。

《射雕》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有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子,但也成了无数武侠小说竞相仿效的写法。《射雕》可以说是一部武侠小说的曲范,在武侠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射雕》中,金庸还在强调群众力量,强调集体,尽在个人力量之上,这种观念,集中在君山之会,郭靖、黄蓉被丐帮逼得面临失败这一情节上。但是这种观念在一再强调中,实际上已出现了崩溃的迹兆,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个体的力量在前头,金庸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接着又写了郭、黄二人,打败了丐帮的大批人。英雄人物,毕竟是个体的、独立的。和群众的盲目、冲动,大不相同。

这种群体观念崩溃的迹兆,始于《射雕》,而到了《神雕侠侣》,杨过在百万军中,击毙蒙古皇帝,已彻底转变完成。自此之后,金庸的小说中,始终是个体观念为主了。

爱情上的观念,一直到《射雕》金庸还是坚持“一男一女”的“正确恋爱”,这种观念,一直维持到最后一部《鹿鼎记》,才来了一个大突破,在轮到《鹿鼎记》,自会详叙。所以,在《射雕》中,郭靖尽管和蒙古公主有婚约,可是在遇见了黄蓉之后,他只好在两者之中择其一,当然,感情上的挫折,也变成了故事的丰富情节。

《射雕》热闹、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生动丰富,是雅俗共赏的成功作品。

《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我将它排在第七位。

热门推荐
  • 夺命金剑

    夺命金剑

    白果树旁是一幢背倚青山,面临一曲清溪的茅屋。茅屋前的小院中,一位精壮的短装年轻人正在洗刷一匹神骏的黄骠健马,水井旁,一位布衣荆钗的少女正俯身细心地在淘着米。这一对年轻男女,男的精壮,粗犷中蕴含着一股无形的秀气,女的眉目如画,婀娜多姿,虽然,两人都是布衣粗服,却无损于他们那天赋的灵秀本质。由外表看来,这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但事实上,他们既非情侣,更非夫妻,而是一对同胞兄妹。他们复姓“南宫”,男的单名一个“正”字,女的单名一个“琳”字,他们系以打猎为生,兄妹俩相依为命地,奉养着一位双目已盲的高堂老母。
  • 女儿行
  • 血谷幽魂
  • 四大名捕大对决
  • 智擒电子盗
  • 横刀万里行
  • 万里云罗一雁飞
  • 魔妓失剑
  • 碧血红鹰

    碧血红鹰

    龙乘风《碧血红鹰》作者: 龙乘风 类别:武侠全集 状态:已完结老刀王在中原武林,成名四十年,从未用过暗器。他一向都只用金鳞鱼背刀。江湖中人,最少有一半以上,认为老刀王根本不懂得怎样用暗器。然而,了解老刀王的人都知道,老刀王并非不懂使用暗器,而是不喜欢使用暗器伤人而已。老刀王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他性子硬朗,作风豪爽。他要杀人,用刀已足够有余,又何必用暗器?但现在,老刀王已把暗器扣在手中。他要用金鳞镖,对付这一只想吃他身上血肉的黑兀鹰。
  • 八荒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