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00000018

十八 一位记者的旧诗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我就读过陈凡的诗,不过那不是旧诗,而是他用笔名“周为”写的新诗,印象并不深刻,读过也就忘了。说实在话,当时对“周为”的新诗和散文,我并不喜欢,文字是优美的,但却有太多的忧郁的情调。那时我还只是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那种苍茫的心境,我是无法理解的。后来我到了香港,和陈凡兄开始认识,知道了“周为”就是他的笔名,我曾坦率地谈过我的感觉,他说:“你所读过的周为的作品,都是在解放前,最黯淡的年月写的,那只是一种苦难的记忆。”是的,在旧中国苦难的日子里,许多诗人都感到“寒冷”与“忧郁”,像何其芳就写过像《画梦录》那样伤感的散文诗,又怎能单单怪“周为”呢!

对“周为”的忧郁我是“谅解”了,但却还不知道陈凡兄会写旧诗。直到有一天,在报上读到他悼费穆的两首诗,感情真挚,感慨遥深,才知道他在旧诗方面也有颇深的造诣。那两首诗都是七律,抄录一首如下:

识君郁郁小城春,才调风华世鲜伦。

交似忘年输半齿,心伤小别未兼旬。

苍茫肯信人间阔?寥落尤知故旧亲。

流水高山残谱在,钟期去后更谁珍!

费穆先生是一位极有才情的导演,他的电影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小城之春》是他所导演的一部片名。这部电影只有五个人物和一只小狗,然而经过费穆先生天才的导演手法,非但一点也不感到单调,而且整部电影就有如一个诗篇。“识君郁郁小城春”。所指的就是这部电影。

陈凡兄是位记者,对国民党旧官场知道得颇多,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特别愤懑和感慨,一九四四年湘桂疏散时,他有一首绝句道:

湘漓呜咽接黄河,长袖斜眉自舞歌;

后主风流传遍日,江南隙地已无多!

湘桂撤退在国民党河南大败之后,所以有“湘漓呜咽接黄河”之句;那时蒋介石正和陈立夫的侄女热恋,宋美龄因此一怒而去美国“医病”,这段“内幕新闻”,作为记者的陈凡是早就知道了的。“长袖斜眉自舞歌”,“后主风流传遍日”两句,所指的就是这一件事。

抗战后期陈凡兄在重庆干新闻工作①,眼见国民党让日寇长驱直入,对着剩水残山,他又作了一首七律道:

云暗高城雨满楼,嘉陵东望泪盈眸。

近来不必窥明镜,此去应知渐白头。

儿女贫时如宿债,江山劫尽剩乡愁。

年年归梦随春水,都未因风到广州。

抗战胜利之后,解放之前,他在广州。一九四七年曾一度被捕下狱,他有一首《出狱后题友人山水卷》的诗道:

傍水依山绝俗尘,老松为伴竹为邻。

我愿桃源作鸡犬,奈何无计避嬴秦。

同年,他到西湖,又有一首绝句道:

曾记当年别灞桥,离愁幽恨未全消;

可怜秋后身如燕,更羡谁来惜瘦腰!

读了这首诗的后两句,我联想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秀才上京考试,为了所恋的一个名妓给人夺去,大病一场,考试当然也失败了。他的父亲很生气,但一见他的诗稿中有“自怜病后轻如燕,扶上雕鞍马不知”两句,便道:“唔,有这两句好诗,还可以恕你!”我不知道陈凡兄那两句是不是由这两句触发的,但其同为好诗则一。不过那位书生是为失恋“瘦腰”,而陈凡兄则是因家国而瘦腰,这其间却是不应拿来相提并论的。

引了陈凡兄几首离乱之作,现在应该引他一首欢乐的近作了。今年夏天,中国民间艺术团来香港演出,他有一首《观荷花舞》的律诗道:

盈盈细步点螺纹,香鬓微凉辟俗氛;

罗袂飘飘疑有梦,胭脂淡淡似无痕;

最宜明月银星夜,若怯清风玉露晨;

忽报凌波归去也,宓妃曾否是前身?

这首诗情调意境都很美,读之真是可“辟俗氛”!

1956.12.27连载时题为:谈陈凡的几首旧诗

①连载为:大公报

热门推荐
  • 玩具
  • 无名岛
  • 古墨
  • 金浮图
  • 彩虹剑
  • 到阴间去
  • 红线金丸
  • 五岳龙蛇

    五岳龙蛇

    柳残阳《五岳龙蛇》作者: 柳残阳 类别:武侠全集 状态:已完结这一天,在河北“九同镇”,燕铁衣亲自赶去向当地首富胡大官人贺其五十整寿。这胡大官人早年曾蒙受燕铁衣的恩惠甚重,是以虽乃书香之格,殷厚门户,却对跻身江湖的燕铁衣存心交纳,敬重有加,胡大官人乃是亲自面请燕铁衣赏光。盛情之下,燕铁衣不好推托,只有在这天轻骑简从,前来致贺。胡府喜庆,除了大开寿筵之外,又开了三台戏在前庭、中院、后堂,三个戏班子。演戏的各展身手,使尽浑身解数,看戏的喜笑颜开,鼓掌叫好之声不绝,一时锣鼓喧天,人潮挤动。
  • 鹿鼎记
  • 雪在飘

    雪在飘

    北风怒吼,官途上不见人影,此乃古潼关必经之道,难道凌厉之北风连武林高手也给吓倒?良久,方见一辆破旧不起眼的马车,慢慢驶过来,那车把式年已五十余,精神不振,有神无气,任由马匹慢慢踱步。道上不见一个人影,他竟然好像毫不在意,仍是那副半死不活,慢慢吞吞的模样。终于有反应了,一枝响箭,带着刺耳的声音,落在马车前五六尺。马儿吃惊,蓦地停步。车把式举目向四周看了几眼,自言自语地嘀咕着:“什么人把箭射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