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00000005

二 中国的武与侠——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曾经写了三十年武侠小说,不敢说有什么写作心得,但我觉得它是一种非常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类型。

顾名思义,它是有武有侠的小说。就“武”这方面来讲,它包括了不同门派的技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hineseungfu),包括气功,包括各种兵器的使用。中国俗语“十八般武艺”,实际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侠的内容随着时代改变

中国一位学者周纬,花了三十年时间,写了一本厚厚的《中国兵器史稿》,单是周代的剑已有十几种。暗器是侠士比较少用的,但单是清代的暗器就有三十四种。不过真正懂得武术的小说作家恐怕很少,像我就一窍不通。因此只能以意为之,比如用一句诗来表达那个意境。

侠的内容那就更丰富了,它的概念也是随着时代而改变的。从古人对于侠的要求“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言必信,行必果”是孔子赞门人子路的说话,后来司马迁加上了“诺必诚”,作为他的游侠标准),到现代武侠小说作家,有的主张要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有的认为“做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事情就是侠的行为”;有的认为只要是人类某些高贵品质的表现就是侠。

都可找到中华文化烙印

几乎每一位武侠小说作家,都有他对于侠的不同诠释。但不管怎样不同,在那些侠的身上,也总可以找到中华文化的烙印,或者是儒家的,或者是佛家的,或者是道家的。附带说一说,佛教虽然是从印度来的,但与中国文化结合,佛教文化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成分了。有关“侠”的研究,有许多学者写了论文或专书,这里就不多说了。

武侠小说源远流长,根据一般中国文学史的说法,正式的武侠小说,也就是说作为现代文类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唐代开始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杜光庭生于公元八五零年,死于九三三年,距离现在也有一千多年了。

像一条长流突然被堵住

武侠小说虽然有那么长远的历史,但自一九四九年以后,它却像一条长流突然被堵住一样,不能够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严禁的情况到了八十年代初才稍见松动。

首先是从广东开始的。一九八零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萍踪侠影录》(Thedventurefanderingwordmen);一九八四年广州《羊城晚报》(那是在中国一张销量很大的报纸)连载我的《七剑下天山》(nh5.com)。

中国对武侠小说大开绿灯

到了八四年十一月,我的《萍踪侠影录》被改编成京剧在北京演出。武侠小说这个“禁区”的裂缝好像越来越大了。不过,一直到那个时候,武侠小说还是未曾取得合法的地位。

八四年底,中国第四届全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应邀参加。大会分组讨论一些有关文艺的问题,“武侠小说算不算文艺”也是讨论题目之一。正反两方面意见都有,有骂《羊城晚报》不该登武侠小说的,有欢迎武侠小说回归本土的。

会议没有作出结论。不过从八五年开始,中国对武侠小说已是大开绿灯,金庸的作品以及其他港台作家的作品,都可以在大陆通行无阻了。

把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

大陆近年兴起越来越旺的武侠热,不但有广大的读者,也有越来越多的作者。从严禁到武侠热,这是很大的变化。大陆评论家大都认为,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受到港台武侠小说的冲击。

在谈到“港台冲击波”的时候,也大都提到了金庸、梁羽生以及另一位已经去世了的台湾武侠小说家古龙的名字。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我们的嘉宾金庸先生。限于时间,我只能说一点我认为是他的最大的贡献。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对接班人问题感到乐观

最后谈谈我对武侠小说的展望。有些人对接班人的问题感到忧虑,我倒是比较乐观的。

中国有超过十一亿人口,有那么多武侠小说的读者和作者,他们碰上的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千年难遇的、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些因素加起来,虽然也不一定就能产生伟大的武侠小说作家,但根据数学上或然率来推算,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我想起一首中国的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原来的诗句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古人快得多,因此我改了一个字,改“百”为“十”。这也是我对年青一代中国武侠小说作者的期望。

(演说发表于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三日)

同类推荐
  • 无玷玉龙
  • 竹剑凝辉

    竹剑凝辉

    东方英《竹剑凝辉》作者: 东方英 类别:武侠全集 状态:已完结湖边的垂柳,浴着初春的微风,轻拂水波,挑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岳阳楼上,淡淡的映着一抹朝阳。和煦的阳光,同时也照落在一个十三岁大小的小姑娘身上。她穿着一件浅绿色的湖绉短棉袄,藏青软缎的夹裤底下,露出一双红绫描金绣花鞋,苹果似的脸蛋后面,拖着二条油光水滑的小辫子。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怔怔的注视着水中一串戏水游鱼,脸上时不时的现出不耐烦的神色。旁边走来一个五十左右的老叟,拍拍她的肩头笑道:“王大小姐,又在生方哥哥的气了,是不是?”
  • 俏罗刹
  • 琴心恨

    琴心恨

    官道上,一辆马车慢慢而行。酷暑天下,那两匹马儿亦显得无精打采,只有那车把式看来十分精神。车把式戴着一顶范阳笠子,遮住大半张脸,看不出年纪,一身粗布青衣,隐约露出结实之骨架及肌肉,皮肤晒得如擦亮之古铜,最奇怪的是车座之旁,放着一坛子酒,难道车把式是以酒代水,以解酷暑?长长之官道,除此马车之外,未见其他人马,他们都因酷暑天,又当日头正中,在家歌息,只见车把式单手抓起酒坛来,就嘴一阵牛饮,喝得衣襟都为酒渍所湿。人马均不起眼,唯独那酒香,数里之外都能闻着,这莫非是信阳樊家独门秘酿之“十里香”名酿?樊家所酿之“十里香”酒,虽然名响酒国,唯樊家...
  • 猎头禁地

    猎头禁地

    倪匡《猎头禁地》作者: 倪匡 类别:武侠全集 状态:已完结王可丽是一名少女,她多次寄信给木兰花要求帮忙。安妮收到第四封信时,亦求木兰花帮忙这位少女。王可丽的哥哥王可敬是一个出名的探险家,他最近出发到西非洲,发现了仍过着原始生活的猎头族,并带同向导和三个土人,深入猎头族居住的地方,研究他们的生活。但向导和土人的尸体,都被人发现在河流中,王可敬则生死未卜。木兰花姐妹、高翔、云四风、安妮及王可丽,为了寻找这位令人敬佩的探险家,决意前往探险。他们以往都是和文明人对敌,但今次要面对言语不通、生性凶悍的猎头族土人及危机四伏的原始森林。
热门推荐
  • 六指琴魔续
  • 剑胆琴魂记
  • 火符
  • 大杀三方

    大杀三方

    漆黑的锅盖,被一只鸟爪般枯瘦的手移开。这是贵川馆的蒸锅,这时候正是贵川馆生意最旺盛的时候。贵川馆生意最旺盛的时候并不在晚上,而是太阳刚射进这个锅盖上的时候。现在还很早,只不过是上午八点零三分。鸟爪般的枯手,是贵川馆老板的特征。他的年纪并不老,身材也不算太矮小,但他的手却枯瘦得太不象话。然而,这一双手泡制的面食和饱点,却是整个城市里最好的。尤其是他泡制的蟹黄汤包,更是每天只限十笼,迟来半步者,就只好“望包兴叹”。现在,梅四叔正在蒸锅里端起第十笼蟹黄汤包,也是今天售卖的最后一笼。每天只卖十笼蟹黄汤包,是他的老规矩,也许正因如此,他这一味...
  • 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创作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原名《书剑江山》,1955年连载于香港《新晚报》,1980年出版单行本。该小说以清乾隆年间汉人反满斗争为背景,围绕乾隆皇帝与陈家洛二人间奇特的矛盾纠葛而展开。他俩既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一个是满族皇帝,一个是反清组织红花会的总会主,以及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的爱情纠葛。该小说将历史与传奇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史笔与诗情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圣手大侠
  • 残人传
  • 江湖怪异传
  • 铁娘子

    铁娘子

    东方英《铁娘子》作者: 东方英 类别:武侠全集 状态:已完结近来太平村好像有点不太平了!十天前,王大妈的三只老母鸡忽然无缘无故的死了。九天前,李拐子家的三只大山羊也无缘无故的死了。八天前余麻子的三条大水牛又死了!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可不是好征兆,太平村的人,确实在惊、疑、恐、惧的席卷之下骚动了好一阵子。今天一早怪事又出现了。那是大毛放牛时第一个发现的,他发现村前大王树下面跪着一个怪人。
  • 妖魂